(14分)某课题研究小组为探究生长素类似物—萘乙酸(NAA)是否与植物开花有关,进行了如下实验:
方法:取大小不等的水仙球茎24个,按球茎大小不同分成两组,再按下表进行操作(其它条件和操作相同):
实验现象:实验组除个别瓶因污染而失败外,其余均在一周后破苞开花;而对照组则比实验组晚开花一个半月。
实验结论是:NAA可促进水仙开花。
分析上述实验并回答:
(1)有的同学以为上述实验的结论不可靠,因为没有遵循____________原则。
(2)请指出上述实验中的三处不妥操作,并进行纠正:
①第一处不妥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的操作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第二处不妥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的操作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第三处不妥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的操作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下是五种不同育种方法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图中A
D表示的育种方法的原理是▲,A
B
C表示的育种方法与A
D的相比较,其优越性在于▲。
(2)图中E过程对种子或幼苗进行相关处理的最佳作用时期是▲;F过程最常用的一种化学试剂的作用原理是▲。
(3)图中GJ过程中涉及到的生物技术有▲,该育种方法与前面几种育种方法相比较,具有的优点是▲。
人体肌肉的运动,是受传出神经支配的。Ach (乙酰胆碱)是一种兴奋型递质,当兴奋传到传出神经末梢时,Ach与Ach受体结合,引起肌肉收缩。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⑴当兴奋传导到①处时,兴奋部位膜两侧的电荷分布情况为▲。
⑵突触是由图中的▲(填序号)构成的,此处兴奋传导方向的特点是▲。
⑶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Ach立即被分解,若某种
药物可以阻止Ach的分解,则会导致▲。
⑷有些肌无力患者是由于先天性的Ach受体结构异常所致,其根本病因是发生了▲。
下图是人体某局部组织的模式图,图中箭头表示物质的交换方向,A、B、C表示结构,a、b、c、d表示液体。据图分析回答:
(1)图中a—d中,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的是__▲_______。
(2)图中a—d中,O2浓度最高、最低的分别是_____▲_____。试写出人体内利用O2并产生CO2的反应式▲_________。
(3)在正常情况下,有氧呼吸的酶分布在图a~d中的▲____。
(4)发生过敏反应时,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的通透性增强。
(5)试以简短语言概括a与人体外界环境之间是如何进行物质交换的▲。
右图1为某一反射弧结构示意图,图2 为图1中D结构的放大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图1可以看出伸肌可以作为反射弧的 ▲结构。
(2)图2中N的名称 ▲,XYZ合称为 ▲。
(3)某种毒素可以使肌肉不能收缩,但不知该毒素的具体作用部位,如果想探究该毒素的作用部位是B、D、E的哪一个(假设该毒素只能使上述的一个部位中毒失效),某科研小组设计了以下探究实验,请完善下列探究内容。
实验原理:(略)
实验材料:电刺激仪一台,电流表,用毒素制剂处理后的图1结构一个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实验操作 |
观察部位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分别用电刺激Ⅰ与Ⅱ |
与的电位变化, 的收缩情况 |
▲ ① |
则证明毒素的作用部分是B |
分别用电刺激Ⅰ与E |
▲ ② |
则证明毒素的作用部分是D |
|
分别用电刺激Ⅰ与E |
▲ ③ |
则证明毒素的作用部分是E |
获得2006年国家最高科技奖的育种专家李振声,长期从事小麦与偃麦草远源杂交和染色体工程育种的研究。他与其他育种专家经过20多年的努力,培育出了高产、抗病性强的小麦新品种。对小麦新品种的染色体组成研究发现,偃麦草具有抗病基因的染色体片段移接到普通小麦的染色体上了。下图示意他们育种的主要过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此育种过程中获得的杂种种植后性状一定会出现▲ 。大面积种植杂种的目的是要获得具有▲ 遗传的小麦新品种。
(2)在小麦新品种选育的过程中,特殊的气候条件起到了▲ 的作用。
(3)小麦与偃麦草杂交培育出小麦新品种的事实,突破了▲ 。
(4)科学家发现具有抗病的小麦的抗性基因和影响产量(高产和低产)的另一对等位基因的传递符合孟德尔的遗传规律。
①将大面积种植前的抗性小麦与普通小麦杂交,其后代中抗性小麦与不抗性小麦数量之比为▲ 。
②若该抗性小麦自交,则其后代性状表现及分离比为▲ .。
(5)从个体水平检测,可采用▲ 方法可以鉴定出抗病植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