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学者认为:“除了西方自由主义的民主制度之外,已找不到足以代替它且具有存活能力的其他体系。”并认为:“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斗争不再存在,代之而起的将是经济流通、无止境的解决技术问题、环境问题,以及品味微妙的消费者需求之满足。”上述说法应出现于:
A.世界两极格局确立时 | B.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时 |
C.世界贸易组织成立时 | D.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时 |
巴黎公社曾经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来经营。这一做法
A.开经济国有化政策的先河 |
B.是建立工人阶级政权的尝试 |
C.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所继承 |
D.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下图中的甲城市曾是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下列有关该城市历史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此召开 |
B.日军全面侵华时曾在此地实施细菌战 |
C.是近代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城市之一 |
D.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 |
如果要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传统教育,你可以选择的实地考察路线是
A.江西井冈山——贵州遵义——陕西延安 |
B.广州虎门——南京中山陵——北京圆明园 |
C.南京天王府遗址——北京故宫——沈阳伪皇宫 |
D.上海“淞沪会战纪念馆”——枣庄“台儿庄战役纪念馆”——威海“甲午海战纪念馆” |
杨宁一在《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中提出:“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民族危机迫在眉睫。朝野士大夫不得不放弃洋务制器兴国的迷梦,开始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这次“思考”的“层次”变化是( )
A.从技术到器物 | B.从制度到思想 |
C.从制度到文化 | D.从器物到制度 |
九十多年前,中国的一位外交官愤慨地说道:“偌大一省权利见夺于他国,这就是我们加人协约国参战的报酬吗?”他如此愤慨的原因是()
A.鸦片战争失败,中国被迫割香港岛给英国 |
B.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等地 |
C.巴黎和会上列强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日本 |
D.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