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减食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郭巨因此而被荐举为孝廉。这一材料反映的是:
A.刺史制度 | B.科举制 | C.编户制 | D.察举制 |
某历史学家说,新航路开辟以来,以西方为主导的世界体系,既促进了全球的联系,又造成了“全球分裂”。这里的“全球分裂”是指( )
A.西班牙、葡萄牙在全球争夺殖民霸权 | B.欧洲形成了两个政治军事集团 |
C.美苏争夺世界霸权格局形成 | D.欧美与亚非拉国家之间的鸿沟扩大 |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这种“融合”和“统一”实现的主要方式是()
A.西方的殖民掠夺 | B.东方的借鉴学习 |
C.正常的文化交流 | D.封建主阶级衰落 |
《睡虎地秦墓竹简》中的《法律答问》有这样一段记载:某甲的马因为管理疏忽,跑到别人的田地里吃了庄稼,因而引起纠纷。“(马)食人稼一石,问当论不当?不当论及赏(偿)稼”。这说明()
A.当时的法律已日趋健全 | B.打破了原来的土地疆界 |
C.当时已用法律手段保护土地私有 | D.自耕农拥有小块土地和牲畜 |
唐朝时,富商王元宝、杨崇义、郭万金等“各以延纳四方多士,竞于供送,朝之名僚,往往出于门下。每科场文士集于数家,时人目之为豪友”。这表明唐代()
A.废止了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 | B.开始形成官商勾结的风气 |
C.政府注重调动商人的积极性 | D.商人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
“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梁肉,亡农夫之苦,有阡陌之得”。材料反映了()
A.商人的逐利投机行为 | B.作者的重农抑商思想 |
C.商人富裕祥和的生活 | D.男耕女织方式的瓦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