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实验,来探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1)给岀的实物图中,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补全实验电路
(2)接好电路,合上开关瞬间,电流表指针 (填“偏转”或“不偏转”);
(3)电路稳定后,电流表指针 (填“偏转”或“不偏转”);迅速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电流表指针 (填“偏转”或“不偏转”);
(4)根据以上实验可得: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
如图所示,某种折射率较大的透光物质制成直角三棱镜ABC,在垂直于AC面的直线MN上插两枚大头针P1、P2,在AB面的左侧通过棱镜观察大头针P1、P2的像,调整视线方向,直到P1的像被P2的像挡住,再在观察的这一侧先后插上两枚大头针P3、P4,使P3挡住P1、P2的像,P4挡住P3和P1、P2的像,记下P3、P4和三棱镜的位置,移去大头针和三棱镜,过P3、P4作直线与AB面交于D,量出该直线与AB面的夹角为370,则透光物质的折射率n =.
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的实验中,所用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调节分划板的位置,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对齐某条亮条纹(并将其记为第一条)的中心,如图乙所示,此时手轮上的读数为________mm;转动手轮,使分划线向右侧移动到第四条亮条纹的中心位置,读出手轮上的读数,并由两次读数算出第一条亮条纹到第四条亮条纹之间的距离a=9.900mm,又知双缝间距d=0.200mm,双缝到屏的距离l=1.000m,则对应的光波的波长为________m.如果用上述装置测量氦氖激光器发出激光的波长,则图中除了光源以外,其他不必要的器材元件有________.
在利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由单摆做简谐运动的周期公式得,只要测出多组单摆的摆长L和运动周期T,作出
图象,就可以求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理论上
图象是一条过坐标原点的直线,某同学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图象如图所示。
⑴造成图象不过坐标原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由图象求出的重力加速度g=___________m/s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取π2=9.86)
(1)为了测定木块A和木板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图甲为其实验装置示意图。该同学在实验中的主要操作有:
A.用弹簧秤测出木块A的重力为G="6.00" N; |
B.用弹簧秤测出木板B的重力为Gˊ="9.25" N; |
C.按图甲的装置安装器材,安装过程中用手按住木块和木板; |
D.松开按住木块和木板的手,让其运动,并立刻读出弹簧秤的示数。 |
①该同学的上述操作中有一个步骤是多余的,有一个步骤存在错误。多余的步骤是,存在错误的步骤是。(填步骤序号)
②在听取意见后,该同学按正确方法操作,读数时弹簧秤的
指针位置如图乙所示,其示数为N。
根据该同学的测量数据,可得到木块A和木板B之间的动摩
擦因数为。
(2)某同学想用伏安法测量一未知电阻Rx的阻值,实验室提供的器材如下:
电源E:电动势3V |
待测电阻Rx |
电流表A1: 量程为0~5mA, 内阻不详,但不超过10 ![]() |
电流表A2: 量程为0~1mA,内阻50 ![]() |
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为50![]() |
电阻箱Rˊ:阻值0~9999.9![]() |
开关S |
导线若干 |
该同学先将其中一只电流表改装成了量程为0~3 V的电压表,然后分别利用电流表外接法和内接法对电阻Rx进行试测,测量的数据记录如下表
接法、次数 物理量 |
接法一 |
接法二 |
||||
1 |
2 |
3 |
1 |
2 |
3 |
|
A1:I1/mA |
1.50 |
2.00 |
2.50 |
1.50 |
2.00 |
2.50 |
A2:I2/mA |
0.50 |
0.67 |
0.84 |
0.43 |
0.57 |
0.71 |
①该同学是用电流表(填表的代号)进行改装的,与该表串联的电阻箱的电阻应该凋到。
②由试测结果可知:接法采用的是电流表外接法;接法测量的结果较为准确。
③该同学的测量电路中,变阻器(填“能”或“不能”)作为限流器串接在电路中。
图中甲、乙两图都是利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来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值的装置示意图.已知打点计时器的打点频率为50Hz.
(1)这两图相比较,用哪个图所示的装置实验较好?简单说明理由.
(2)上图中的丙是采用较好的装置并按正确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打出的一条纸带,其中O点为打点的第一个点,标为1,后面依次打下的一系列点迹分别为2、3、4、5…….经测量,第15至17点间的距离为11.69cm,第1至第16点间的距离为43.83cm,则打下第16个点时,重物下落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1.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可认为重物在下落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由此求得重力加速度值为g=________m·s-2(要求保留3位有效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