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国某市某时段气温和昼长变化示意图,完成5~7题。据图判断能正确反映该市该时段气压变化的是
该市空气质量预报“12日污染指数:4级,不利于污染物扩散”。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大气污染排放量 | B.冷空气过境大气出现逆温现象 |
C.风力大 | D.城市多高大建筑,空气流动不通畅 |
此时我国各地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齐鲁大地——赤日炎炎似火烧 | B.长城内外——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
C.太行群山——霜叶红于二月花 | D.江淮平原——树绿莺飞二月天 |
读下图,回答以下问题。固态降水率是指固态降水(雪、雹等)量占全年降水总量的百分比。造成S半岛东西两侧固态降水率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大气环流 | B.地形 |
C.海陆 | D.洋流 |
关于S半岛地形的说法,正确的是
A.风力侵蚀作用为主 | B.高大山地为主 |
C.西岸多峡湾,系冰川作用形成 | D.地势东高西低 |
位于S半岛西部的国家是世界上人均罔民收入最高的国家之一,日前对其经济贡献最大的资源是
A.渔业 | B.森林 | C.石油 | D.水能 |
下图是我国曾经著名的“三大荒”分布图,“三大荒”为北大荒、西大荒和南大荒,如今它们已
经变成了“三大仓”。读图回答以下问题。关于“三大荒”开发较晚的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它们地理位置较偏僻,交通不便 |
B.它们人口密度少,劳动力不足 |
C.“北大荒”热量不足,沼泽较多 |
D.“西大荒”水源不足,沙漠较多 |
“三大荒”已经成为“三大仓”,关于它们种值较多的农作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北大仓”一一冬小麦、玉米 |
B.“北大仓”一一水稻、玉米 |
C.“西大仓”——棉花、水稻 |
D.“南大仓”——天然橡胶、棉花 |
我国正在贵州建设世界最大射电望远镜,射电望远镜的形状本身就像一口大锅,刚好能穗稳地架在山中,望远镜的主要目标是要探测宇宙中的遥远信号和物质。望远镜选址于贵州省黔南州平塘县的大窝由喀斯特洼地,距离贵阳市160~170公里,选址附近没有基站,也不允许使用手机,因为这些信号都要远远强于来自宇宙的信号,这里只能通过固定电话和外界联络。据此回答以下问题。下列为适合建设天文望远镜的条件的是
①海拔高②多晴天③位于城市,交通便利④远离城市⑤地势平坦
A.②③④ | B.③④⑤ |
C.①④⑤ | D.①②④ |
下面关于选择贵州喀斯特洼地作为射电望远镜选址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山区人烟稀少,不受射频信号的干扰 |
B.洼地适合建设“锅”状的望远镜 |
C.四面环山的地形形成了天然的反射面,屏蔽了众多人为信号的干扰 |
D.洼地地形,多晴朗天气,大气干扰少 |
下图是信风带的某海区水温空间分布(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情况。读图完成以下问题。图示海区表层洋流性质和位置可能是
A.暖流,北半球大洋东岸 | B.寒流,南半球大洋西岸 |
C.暖流,南半球大洋西岸 | D.寒流,北半球大洋东岸 |
甲处的水温可能为
A.16.5℃ | B.17.5℃ |
C.18.5℃ | D.19.5℃ |
下图为东南亚某半岛气温(虚线,单位:℃)、降水(实线,单位:毫米)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下列关于甲、乙两地气温和降水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两地气温年较差相同 |
B.甲地降水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 |
C.甲地一年气温7月最高1月最低 |
D.乙地降水季节变化小年际变化小 |
与同纬度半岛东西两岸相比,丙地气温特点及其影响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A.气温低,洋流因素 | B.气温低,地形因素 |
C.气温高,海陆因素 | D.气温高,天气因素 |
关于该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半岛地区是重要的稻米出口区 |
B.该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快 |
C.由于地处亚欧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多地震 |
D.夏秋季节多台风且带来洪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