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史料,从历史研究的角度,你认为史学价值最大的是
A.禹乃遂与益、后稷奉帝命,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摘自《史记·夏本纪》) |
B.张角闻知事露,星夜举兵,自称“天公将军”,张宝称“地公将军”,张梁称“人公将军”。申言于众曰:“今汉运将终,大圣人出。汝等皆宜顺天从正,以乐太平。”四方百姓,裹黄巾从张角反者五十万。(摘自《三国演义》) |
C.洪武二年令:“凡军民医匠阴阳诸色人户,许各以原根抄籍为定,不许妄行变乱;违者治罪,仍从原籍。”(摘自《万历大明会典》) |
D.如果司法权与立法权集中于一个机构,法官在判决案件时,将不会严格遵守法律,因为法律就是自己制定的,他可以改变法律的内容。(摘自刘祚昌、王觉非《世界史·近代史编》) |
以诗证史,是历史研究的一种方法。“粤岭限南天设险 秦通舟楫凿嵯峨。”该诗句所反映的水利工程的主要历史作用在于
A.关中地区成为千里沃野 | B.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
C.基本解除黄河水患 | D.便于秦始皇平定岭南 |
下图是在我国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的陶纺轮和骨梭。作为史料,可以用来佐证
A.中国已经出现人工育蚕和丝织技术 | B.纺织技术在当时已经萌芽 |
C.纺织业在经济生产中已经相当重要 | D.中国的丝织业起源于黄河、长江流域 |
王国维认为“周人嫡庶之制,本为天子、诸侯继统法而设,复以此制通之大夫以下,则不为君统而为宗统,于是宗法生焉。”有学者认为此观点有误,其质疑应该是针对
A.周人的大宗、小宗体制 | B.嫡庶制是宗法制产生的根源。 |
C.形成“天子一诸侯—卿大夫”宗法等级 | D.周人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 |
关于下图所示两个人物的表达正确的是:
A.布莱尔的权力受到伊丽莎白二世的制约英国首相布莱尔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 |
B.如果现在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以布莱尔为首的内阁就一定要下台 |
C.议会通过的议案,伊丽莎白二世基本无权否定 |
D.伊丽莎白二世有权选择内阁成员 |
英国“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这说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使
A.议会发生了变化,国王没有变 |
B.议会和国王共同掌握国家大权 |
C.国王和议会的地位都发生了质变 |
D.只改变了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其本质没有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