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6年清政府正式派官员和商人携赴美国费城参加国际博览会。大清国的展品“物件悉遵华式,专为手工制造,无一借助机器。” 经评判,中国赛品“以丝、茶、瓷器、绸货、雕花瓷器、景泰器,在各国中推为第一。”材料反映了
①中国的传统手工业产品仍驰名中外 ②西方商品倾销对传统手工业冲击不大
③机器工业在中国尚未形成优势地位 ④清政府的对外政策逐渐发生了变化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1953年,我国通过农业合作化的道路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78年以后,在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下列对这两项政策的评述,最准确的是
A.是性质完全相反的两种经济政策 |
B.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 |
C.后者是对前者的全盘否定 |
D.都是为了调整农村生产关系,发展农业生产 |
传统观念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初步改变人们这一传统观念的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 | B.“视察南方谈话” |
C.中共十四大 | D.中共十五大 |
图一反映的历史信息与图二反映的历史信息相比,主要区别在于
A.是否采用机器生产 | B.其产品是否直接投入市场 |
C.是否雇佣工人进行生产 | D.资金是否充足 |
以下是上海海关进出口货物统计,表中数据最能反映出
年份 |
中国进出口英国毛纺织品占当年英国输华商品的比例 |
中国对英国出口农副产品工业原料占当年中国出口的比例 |
1850年 |
6% |
2% |
1860年 |
4% |
6% |
1869年 |
30% |
13% |
A.英国对华输出的毛织品逐年增加 |
B.中国茶叶质高价廉具备较强竞争力 |
C.中国逐步沦为外国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
D.中国开始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
江苏松江、太仓一带原是中国手工棉纺织业中心,素有“衣被天下”的盛名。鸦片战争以后,由于洋布畅销,“松太布市消减大半”。东南沿海许多以纺织为业的乡村,也受到很大冲击,已无棉可纺,无布可织。这一历史现象反映了中国
A.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 B.商品经济渐趋衰落 |
C.民族纺织工业兴起 | D.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