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E五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E同主族,A元素的原子半径最小,B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C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X与其氢化物反应生成一种盐Y,。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一由A与C元素形成的阳离子的结构式___________;A、B、C、E四种元素都能与D元素形成原子个数比1:1化合物, 其中既含离子键,又含非极性共价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2)A、B、D、E四种元素组成的某无机盐,受热易分解。写出少量该化合物溶液与足量的Ba(OH)2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常温下,X、Y的水溶液的pH均为5,则两种水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H+ 浓度之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mol B的固体单质甲转化为1molB的另一种固体单质乙,吸收热量a kJ,已知甲的燃烧热为b kJ/mol,则乙的燃烧热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化学反应:3A2(g)+C2(g)2CA3(g)。当反应达到平衡时不断改变条件(不改变A2、C2和CA3的量),右图表示反应速率与反应过程的关系,其中表示平衡混合物中CA3的含量最高的一段时间是____________。温度为T ℃时,将4a mol A2和2a mol C2放入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测得平衡混
合气中CA3的体积分数为50%,则此时C2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___。
(1)据《科技消息报》报道:由于废气排放致使地球南极上空的a层出现了400多万平方公里的空洞,有害宇宙线长驱直入,把b分解,密度较小的氢就会逃逸到宇宙空间,剩下的氧最终会使土壤c,从而使地球人类正在重蹈火星的覆辙。根据以上叙述,回答问题。
①填充:a____b____c_____。
②写出a与b对应的化学方程式:a_________b________。
(2)据《中国环境报》报道:从一份科技攻关课题研究结果显示,我国酸雨区已占国土面积的40%。研究结果还表明,酸雨对我国农作物、森林等影响区域大。
如图是研究酸雨成因的学生实验用的“催化棒”。用两根外面套有玻璃管的粗导线穿过橡皮塞并固定于粗玻璃管中,在其中一端用电热丝连接起来,即制成“催化棒”。
实验时,先接通直流电源,使电热丝红热,然后将红热的电热丝伸入装有SO2和空气的集气瓶中,瓶中立即出现_____ 现象,再往其中加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又出现______现象。
请回答:
①以上实验中可得出酸雨成因的化学原理是_________。
②目前一座中等城市每年用煤约300万吨,其含硫量如按1%计算,则每年排放SO2多少吨?若此二氧化硫有60%转化为硫酸,相当于生成多少吨98%硫酸?
③为了防治酸雨,降低煤燃烧时向大气排放的SO2,工业上将生石灰和含硫煤混合后使用。请写出燃烧时,有关“固硫”(不使硫的化合物进入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并比较此法与将“石灰石粉未与含硫煤混合”使用防治酸雨的方法,哪个更好些?答_________(填“生石灰法”或“石灰石法”)
④如每隔一段时间测定某份雨水(酸雨)样品的pH,请作出有关时间与酸雨pH变化的曲线图。
⑤国际上最新采用“饱和亚硫酸钠溶液吸收法”,请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硫酸最古老的生产方法是:把绿矾装入反应容器中加强热,会流出油状物,并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反应容器中的固体变为红色。这个变化过程可用两个化学方程式表示:,。
接触法制硫酸的原料是,生产过程的化学反应原理是:。
以下可逆反应中,达到平衡后,通过升高温度可提高反应物转化率的是;通过增大压强可提高反应物转化率的是;改变压强,转化率不变的是。
①A(s)+B(g) C(g),ΔH < 0;
②N2(g)+3H2(g) 2NH3(g), ΔH < 0;
③2NO2(g) 2NO(g) +O2(g),ΔH > 0;
④2SO2(g)+O2(g) 2SO3(g) ,ΔH < 0。
⑤CO(g)+NO2(g) CO2(g) +NO(g),ΔH < 0;
冶金工业上为降低硫的氧化物对空气的污染,常用CO在500℃、铝矾土催化下还原SO2,处理烟道废弃回收硫,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