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马存亮,字季明,河中人。元和时,累擢左神策军副使、左监门卫将军、知内侍省事,进左神策中尉。军所籍凡十一万,存亮料柬尤精,伍无罢士,部无冗员。
敬宗初,染署工张韶与卜者苏玄明善,玄明曰:“我尝为子卜,子当御殿食,我与焉。吾闻上昼夜猎,出入无度,可图也。”韶每输染材入宫,卫士不呵也。乃阴结诸工百余人,匿兵车中若输材者,入右银台门,约黄昏为变。有诘其载者,韶谓谋觉,杀其人,出兵大呼成列,浴堂门闭。时帝击球清思殿,惊,将幸右神策。或曰:“贼入宫,不知众寡,道远可虞,不知入左军,近且速。”从之。初,帝常宠右军中尉梁守谦,每游幸,两军角戏,帝多欲右胜,而左军以为望。至是,存亮出迎,捧帝足泣,负而入。以五百骑往迎二太后,比至,而贼已斩关入清思殿,升御座。盗乘舆余膳揖玄明偶食。且曰“如占”。玄明惊曰:“止地乎?”韶恶之,悉以宝器赐其徒,攻弓箭库,仗士拒之不胜。存亮遣左神策大将军康艺全、将军何文哲、宋叔夜、孟文亮,右神策大将军康志睦、将军李泳、尚国忠,率骑兵讨贼,日暮,射韶及玄明皆死。始,贼入,中人仓卒,由望仙山出奔,内外不知行在。迟明,尽捕乱党,左、右军清宫,车驾还。
群臣诣延英殿见天子,然至者不十一二,坐贼所入阑不禁者数十人,杖而不诛。赐存亮实封户二百,梁守谦进开府仪同三司,它论功赏有差。存亮于一时功最高,乃推委权势,求监淮南军。代还,为内飞龙使。大和中,以右领军卫士将军致仕,封岐国公,卒赠扬州大都督。存亮逮事德宗,更六朝,资端畏,善训士,始去禁卫,众皆泣。唐世中人以忠谨称者,唯存亮、西门季玄、严遵美三人而已。
(选自《新唐书》,有删节)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子当御殿食,我与焉焉用亡郑以陪邻 |
B.有诘其载者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
C.存亮出迎,捧帝足泣,负而入暮寝而思之 |
D.乃推委权势,求监淮南军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
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能够说明马存亮“忠谨”的一组是
①军所籍凡十一万,存亮料柬尤精,伍无罢士 ②存亮出迎,捧帝足泣,负而入
③以五百骑往迎二太后 ④中人仓卒,由望仙山出奔,内外不知行在
⑤赐存亮实封户二百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③④⑤ | D.①④⑤ |
下列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存亮,字季明,唐朝时河中人。起初事奉德宗,历经升迁,先是擢升为知内侍省事,后来晋升为左神策军护军中尉。 |
B.敬宗在位初年,染署工匠张韶与卜者苏玄明阴结百余人入宫行刺,马存亮将敬宗背入左神策军,并发兵讨杀张、苏等人。 |
C.马存亮虽在当时功劳最高,但他却不愿意因此而获得权势,而是主动请求出任淮南监军,有人接任后,才担任内飞龙使。 |
D.马存亮历经六朝,性格正直,善于训导将士,唐朝宦官中,以忠诚恭谨知名的,马存亮要超过西门季玄、严遵美二人。 |
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比至,而贼已斩关入清思殿,升御座,盗乘舆余膳揖玄明偶食,且曰“如占”。
译文:
(2)群臣诣延英殿见天子,然至者不十一二,坐贼所入阑不禁者数十人,杖而不诛。
译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
黄霸字次公,淮阳阳夏人也。少学律令,喜为吏,以廉称,察补河东均输长,复察廉为河南太守丞。霸为人明察内敏,又习文法,然温良有让,足知,善御众。为丞,处议当于法,合人心,太守甚任之,吏民爱敬焉。昭帝立,幼,大将军霍光秉攻,大臣争权,上官桀等与燕王谋作乱,光既诛之,以刑罚痛绳群下,由是俗吏尚严酷以为能,而霸独用宽和为名,皇帝即位,闻霸持法平,召以为廷尉正,数决疑狱,庭中称平,上擢霸为扬州刺史。三岁,宣帝下诏以霸为颍川太守。时,上垂意于治,数下恩泽诏书,吏不奉宣。太守霸为选择良吏,分部宣布诏令,令民咸知上意。使乡官皆畜鸡豚,以赡鳏寡贫穷者。然后为条教,班行之于民间,劝以为善防奸之意,及务耕桑,节用殖财,种树畜养。鳏寡孤独有死无以葬者,乡部书言,霸具为区处,某所大木可以为棺,某亭猪子可以祭,吏往皆如言。其识事聪明如此,吏民不知所出,咸称神明。奸人去入它郡,盗贼日少。许丞老,病聋,督邮白欲逐之,霸曰:“许丞廉吏,虽老,尚能拜起送迎,重听何伤?且善助之,毋失贤者意。”或问其故,霸曰;“数易长吏,送故迎新之费耗甚多,皆当出于民,所易新吏又未必贤,或不如其故,徒相益为乱。”霸以外宽内明得吏民心,户口岁增,治为天下第一。前后八年,郡中愈治。天子下诏称扬,后征霸为太子太傅,迁御史大夫。五凤三年,代丙吉为丞相,封建成侯,食邑六百户。霸材长于治民,及为丞相,总纲纪号令,功名损于治郡。然自汉兴,言治民吏,以霸为首。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刑罚痛绳群下群下:众多下人 |
B.鳏寡孤独有死无以葬者鳏寡:鳏夫和寡妇 |
C.班行之于民间班行:颁布施行 |
D.霸具为区处区处:分别处置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处议当于法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
B.而霸独用宽和为名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
C.吏民不知所出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D.且善助之,毋失贤者意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黄霸“外宽内明”“长于治民”的一组是()
①少学律令,喜为吏,以廉称②为丞,处议当于法,合人心
③分部宣布诏令,令民咸知上意④宣帝即位,闻霸持法平
⑤奸人去入它郡,盗贼日少⑥户口岁增,治为天下第一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②⑤⑥ | D.①④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霸年轻时就学习法律,喜欢做胥吏,后来由于廉洁被任命为河南太守丞。他待人处事公正温和,按法律办事,得到太守信任,在官民中有很好的声誉。 |
B.大将军霍光执掌朝政时期曾使用严刑酷法处置谋反的人,于是一般庸俗的官吏就崇尚严酷,认为这才是有本事,惟独黄霸不盲从,仍然崇尚宽和。 |
C.汉宣帝时,黄霸在朝廷处理疑难案件,再次以公平著称,后来被提拔做扬州太守,他加强教化工作,指导发展生产,大得民心,社会安定天下第一。 |
D.黄霸当太守政绩卓著,受到皇帝赏识,他由太子太傅做起,一路升迁直到担任丞相并封侯。但是他在总领朝纲号令方面并不擅长,没有什么大的建树。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召以为廷尉正,数决疑狱,庭中称平。
答:
(2)霸材长于治民,及为丞相,总纲纪号令,功名损于治郡。
答: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12分,每小题3分)
梁彦光字修芝,安定乌氏人也。彦光少有至性,其父每谓所亲曰:“此儿有风骨,当兴吾宗。”魏大统末,入太学,略涉经史,有规检,造次必以礼。及高祖受禅,以为岐州刺史。开皇二年,上幸岐州,悦其能。后数岁,转相州刺史。彦光前在岐州,其俗颇质,以静镇之,合境大化。及居相郡,如岐州法。邺都杂俗,人多变诈,为之作歌,称其不能理化。上闻而谴之,竟坐免。岁余,拜赵州刺史。彦光言于上曰:“请复为相州,改弦易调,庶有以变其风俗,上答隆恩。”上从之,复为相州刺史。豪猾者闻彦光自请而来,莫不嗤笑。彦光下车,发摘奸隐,有若神明,于是狡猾之徒莫不潜窜,合境大骇。初,齐亡后,衣冠士人多迁关内,唯技巧、商贩及乐户之家移实州郭。由是人情险诐①,妄起风谣,诉讼官人,万端千变。彦光欲革其弊,乃用秩俸之物,招致山东大儒,每乡立学,非圣哲之书不得教授。于是人②皆克励,风俗大改。有滏阳人焦通,性酗酒,事亲礼阙,为从弟所讼。彦光弗之罪,将至州学,令观于孔子庙。通遂感悟,既悲且愧,若无自容。彦光训谕而遣之。后改过励行,卒为善士。以德化人,皆此类也。吏人感悦,略无诤讼。 (《隋书·列传第三十八·循吏》)
〔注〕① 诐,(bì)不正,邪僻。
②《隋书》为唐代魏徵等撰,为避讳而改“民”为“人”。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彦光前在岐州,其俗颇质质:质朴 | B.上闻而谴之,竟坐免坐:因为 |
C.庶有以变其风俗,上答隆恩庶:希望 | D.发摘奸隐,有若神明摘:揭发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有规检,造次必以礼 | B.衣冠士人多迁关内 |
C.唯技巧、商贩及乐户之家移实州郭 | D.非圣哲之书不得教授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其父每谓所亲曰 | B.为之作歌,称其不能理化 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
C.事亲礼阙,为从弟所讼 | D.以德化人,皆此类也 |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梁彦光品行和学识皆佳。他年轻时就性情纯厚,他的父亲对他寄予厚望,认为他一定会兴盛宗族;他就学于太学时,治学泛览经史,行事严守礼法。 | |
B.梁彦光性情执著,不因挫折而屈服。相州民风不淳,有些人诽谤他任刺史不善为政,使得他获罪免官。但他后来重被起用时,却不惧失败,主动请求再回相州任职。 | C.梁彦光为政始终是惩恶和教化兼施。他一方面严厉打击强横狡猾、不守法纪之徒,另一方面以圣贤之道教育感化民众。他的政绩深受皇帝赏识。 |
D.梁彦光的德政使得过去善变狡诈的相州民众转而向善。酗酒不孝的焦通,经过教育感化而幡然悔悟,弃恶从善;相州官吏、民众的好争执的习俗也为之大改。 |
把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初,齐亡后,衣冠士人多迁关内,唯技巧、商贩及乐户之家移实州郭。由是人情险,妄起风谣,诉讼官人,万端千变。(5分)
(2)彦光弗之罪,将至州学,令观于孔子庙。通遂感悟,既悲且愧,若无自容。彦光训谕而遣之。(4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
翻译划线的句子(每小题2分,共6分)
黠鼠
苏轼夜坐,有鼠方啮,拊床而止。既而复作。使童子烛之,有橐中空,嘐(xiāo)聱(āo)聱,声在橐中。曰:“嘻!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发而视之,寂无所有,举烛而索,中有死鼠。童子惊曰:“是方啮也,而遽死耶?向为何声,岂有鬼耶?”覆而出之,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
注:橐,口袋。
①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
译文:
②是方啮也,而遽死耶?
译文:
③覆而出之,堕地乃走
译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
把下面一段文言文中画横线的部分译成现代汉语。
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佝偻者承蜩,犹掇之也。仲尼问:“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不坠,则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也。若橛侏枸;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佝偻丈人之谓乎!”(选自《庄子·达生篇》)
[注]蜩:蝉。 橛(jué) 株(zhū) 枸(gōu):短树根
(1)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佝偻者承蜩,犹掇之也。
译文:
(2)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
译文:
(3)“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佝偻丈人之谓乎!”
译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12分,每小题3分)
天祥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使为
书招张世杰。天祥日:“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作《零
丁洋诗》与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崖山
破,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在道,不食八日,不死,即复食。至燕,馆人供张甚盛,天祥不寝,处坐达旦,速移兵马司,设卒以守之。时世祖皇帝多求才南官,王积翁言:“南人无如天祥者。”遂遣积翁谕旨,天祥曰:“国亡,吾分一死矣。”积翁欲合宋官谢昌元等十人请释天祥为道士,留梦炎不可,曰:“天祥出,复号召江南,置吾十人于何地!”事遂已。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与宰相议释之,有以天祥起兵江西事为言者,不果释。至元十九年,有闽僧言土星犯帝坐,疑有变。未几,中山狂人自称“宋主”,有兵千人,欲取文丞相。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然犹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俄有诏使止之,天祥死矣。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日:“吾事毕矣。”南向而死。数日,其妻欧阳氏收尸,面如生,年四十七。其衣带中有赞曰:“孔子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亡,吾分一死矣。分:按照本分、甘愿。 |
B.留梦炎不可可:赞成。 |
C.遽麾之退。麾:指挥。 |
D.天祥临刑殊从容殊:非常。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与俱入崖山②臣请入,与之同命 |
B.①乃书所作《零丁洋诗》与之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
C.①置吾十人于何地②赵尝五战于秦 |
D.①南向而死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文天祥舍生取义、宁死不降的一组是
①左右命之拜,不拜
②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
③国亡,吾分一死矣
④天祥出,复号召江南
⑤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
⑥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可乎
A.①③④ | B.①⑤⑥ | C.②③⑥ | D.②④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天祥被捕之后,弘范让文天祥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拒绝了。弘范还是坚
决要求他就范。文天祥于是写下自己所作的《零丁洋诗》给他,以此表明心志。
B.弘范派人护送文天祥到京师的途中,文天祥绝食八天求死,但没有死。当时元
世祖在南宋官员中大量寻求人才,王积翁推荐文天祥,说他是难得的人才。
C.元世祖本来打算释放他,但是留梦炎不赞成这样做。元世祖把文天祥召入宫中,问他有何心愿,文天祥表明自己的态度,元世祖仍不忍心赐他一死,就让他退下了。
D.文天祥被捕之后,在元营多次表明心态,舍生取义,杀身成仁。他视死如归,死前从容坦荡,死后仍面不改色,在文天祥的身上充分体现了志士仁人的浩然正气。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知天祥终不屈也,与宰相议释之,有以天祥起兵江西事为言者,不果释。
译文:
(2)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