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中吟唱出时代的心声,歌词中跳动着历史的脉搏。“好逸恶劳挥霍百姓的财富,你做坏事推算来日有多长,……路易,听听上天为你留什么。”这首巴黎街头小调应当创作于
A.法国大革命前夕 | B.“一战”爆发前夕 |
C.拿破仑帝国时期 | D.“二战”临近结束 |
1776年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说到:“中国向来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了。今日关于中国……的报告,与500年前视察该国的马可·波罗的记叙比较,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中国的财富就已完全达到了该国法律制度允许的发展程度。”由此亚当·斯密认为中国经济停滞的根源是()
A.农耕经济的落后 | B.西方国家的侵略 |
C.人口压力的沉重 | D.封建专制制度的束缚 |
明清时期,景德镇的瓷器“行于九域,施及外洋”;佛山镇的铁锅不仅远销吴越荆楚,而且大量出口;浙江桐乡县炉头镇的铁器品“大江南北咸仰赖”。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
A.商业发展促进商业市镇兴起 |
B.商品流通突破狭隘地方市场 |
C.全国手工业的发展相对平衡 |
D.海禁政策松动海外贸易发达 |
1985年,一艘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沉船被发现,船上载有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该船沉没的时间最早应为()
A.北宋中期 | B.元末明初 |
C.明末清初 | D.鸦片战争时期 |
日本史学界认为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革命的时代,因为北宋时中国GDP总量为265.5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2.7%,中国人均GDP为450美元,超过当时西欧人均GDP427美元。根据所学,可以推断宋代时中国()
A.封建经济发展到较高程度 |
B.出现了国强民富的繁盛局面 |
C.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
D.成为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国家 |
学者黄正建著有《唐代衣食住行研究》一书,下列表述出自该书的是()
A.“棉布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布料” |
B.“主食用谷物仍以粟、麦、稻为主” |
C.“城市官民杂处、商民混居,违章建筑侵占街道的现象严重” |
D.“在交通要冲,形成了一大批工商市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