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茅盾在他的著作《春蚕》中有这样的描写:“老通宝看到自从镇上有了洋纱,洋布,洋油——这一类洋货,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这段描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西方列强大量向中国输出商品,中国的自然经济彻底瓦解
B.列强侵略不断扩大,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中国的农产品日益商品化,农民成为商品化的受益者
D.出现新式交通运输工具,加快了中国农村的发展步伐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苏联解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美国历史学家J·鲁姆说:“(1787年)在费城所起草的宪法是实验时期最伟大的创造性胜利。”对1787年宪法“创造性胜利”理解错误的是(  )

A.建立了权力制衡的政府体制
B.总统是国家权力的中心,可以任免大法官
C.削弱了地方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D.议会由选民选出,限制总统的权力

“正义、善德、真理等价值标准跟人的需要和兴趣有关,是由人制定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觉,因此一切都是相对的,好坏优劣取决于个人的尺度,世间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和永恒的真理。”此观点意在强调(  )

A.“美德即知识” B.“人生而自由平等”
C.“人是万物的尺度” 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毛泽东的诗词描述了中国革命各个发展时期的历史画面。下列诗词与右图历史事件相对应的是(  )

A.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B.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C.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D.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明朝末年,王征在《远西奇器图说录最》序文中说“兹所录者,虽属技艺末务,而实有益于民生日用、国家兴作甚急也。”这反映出王征主张( )

A.经世致用 B.全盘西化 C.中体西用 D.末务救国

战国时期,我国南方劳动人民为了克服低洼地区由于易涝影响农业生产,经过长期摸索,曾经建立了一种治水与治田相结合的塘坝圩田系统。这一事实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  )

A.广泛使用铁器 B.农业非常落后
C.重视精耕细作 D.自然灾害严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