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图甲是采用黑白瓶法测定某池塘夏季各深度24小时内的平均氧浓度变化曲线,纵轴表示水池深度,横轴表示瓶中O2的变化量(g/m2﹒h);图乙是某同学“探究影响植物光合速率的因素”的实验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光照适宜时,水深2m处每平方米的生产者一小时制造的O2约为        g。
(2)水深3m时,产生ATP的结构有                             。若将植物从2m处移到3m处时,C3的含量将          
(3)图乙装置中,若实验中每隔5min改变一次试管与灯泡之间的距离,随着距离的增加,气泡产生速率下降,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                                        
(4)在“探究影响植物光合速率的因素”实验中,自变量是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获得2006年国家最高科技奖的育种专家李振声,长期从事小麦与偃麦草远源杂交和染色体工程育种的研究。他与其他育种专家经过20多年的努力,培育出了高产、抗病性强的小麦新品种。对小麦新品种的染色体组成研究发现,偃麦草具有抗病基因的染色体片段移接到普通小麦的染色体上了。下图示意他们育种的主要过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此育种过程中获得的杂种种植后性状一定会出现。大面积种植杂种的目的是要获得具有遗传的小麦新品种。
(2)在小麦新品种选育的过程中,特殊的气候条件起到了的作用。
(3)小麦与偃麦草杂交培育出小麦新品种的事实,突破了
(4)科学家发现具有抗病的小麦的抗性基因和影响产量(高产和低产)的另一对等位基因的传递符合孟德尔的遗传规律。
①将大面积种植前的抗性小麦与普通小麦杂交,其后代中抗性小麦与不抗性小麦数量之比为
②若该抗性小麦自交,则其后代性状表现及分离比为.。
(5)从个体水平检测,可采用方法可以鉴定出抗病植株。

植物自身和环境因素都会影响光合作用速率。图1表示某种绿色植物(属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幼叶成折叠状)相对光合速率(%)与叶龄的关系。图2表示在光照充足、CO2浓度适宜的条件下,温度对该植物的真正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作用速率的影响。请据图回答:

(1)黑暗中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有,在光下叶绿体内ATP移动方向是
(2)图1中新形成的嫩叶表观光合速率(表观光合速率=真正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很低,从光合作用的光反应角度分析,是由于___原因。CD段相对光合速率明显下降的原因是_。
(3)据图2所示,曲线 填甲、乙)代表呼吸速率。该植物生长的最适温度为,曲线甲中A到B变化的原因是  ▲            

草莓生产上传统的繁殖方式易将所感染的病毒传播给后代,导致产量降低。品质变差。运用微型繁殖技术可以培育出无病毒幼苗。草莓微型繁殖的基本过程如下:
外植体愈伤组织芽、根植株
请回答:
⑴微型繁殖培育无病毒草莓苗时,一般选取作为外植株,其依据是
⑵在过程①中,曾用的MS培养基主要成分包括大量元素、微量元素和,在配制好的培养基中,常常需要添加,有利于外植体自动细胞分裂形成愈伤组织,接种2~5d,若发现外植体边缘局部污染,原因可是

α1-抗胰蛋白缺乏症是一种在北美较为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患者成年后会出现肺气肿及其他疾病,严重者甚至死亡。对于该致病患者常可采用注射人α1-抗胰蛋白酶来缓解症状。

(1)图1表示获取人α1-抗胰蛋白酶基因的两种方法,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a过程是在____________酶的作用下完成的。
②c过程称为____________,该过程需要的酶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要确定获得的基因是否是所需的目的基因,可以从分子水平上利用________技术检测该基因的碱基序列。
(2)利用转基因技术将控制该酶合成的基因导入羊的受精卵,最终培育出能在乳腺细胞表达人α1-抗胰蛋白酶的转基因羊,从而更易获得这种酶,简要过程如图2。
①获得目的基因后,常利用___________技术在体外将其大量扩增。
②载体上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作用是便于____________。基因表达载体d,除图中的标示部分外,还必须含有______________和复制原点。
③若要使转基因羊的后代均保持其特有的性状,理论上应选用____________技术进行繁殖。

下图为某一森林生态系统中红松的种群密度的变化示意图。据图回答:

(1)图甲中A→B的种群密度变化率为__株/(100 m2·年)(以“+”代表增强,以“-”代表减少)。从图甲中B→C的变化可以看出,在该年份中红松种群的年龄组成的特点可以用图乙曲线表示。
(2) 该森林生态系统曾在R时(丙图中)发生了一次严重的自然灾害,破坏了原有生态系统。从图丙曲线分析,S时以后该生态系统一定经历了过程。该过程中,生产者单位时间内固定太阳能的变化为_
(3) 在T时后的一段时间内(丙图中),对该生态系统中一个由植物、田鼠和鼬三个环节组成的食物链进行了能量流动分析,得到下表相关数据。NP(净同化量)=GP(总同化量)-R(呼吸量)。

食物链环节



GP和NP
GP=55.6×102
NP=1.3×102
GP=176×103
NP=6×103
GP=59.3×106
NP=49.5×106
NP/GP
0.02
0.03
0.85
R
54.3×102
170×103
8.8×106
未利用
——
62.8%
99.7%

①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的净同化量与总同化量的比值不同,主要原因是
②该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该数据不在10%~20%这一范围,原因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