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清朝官员召见某学者时,指出:“法制为祖先遗留下来的,不可轻易更改。”但该学者反驳指出:“祖先的遗法是叫我们管理他们遗留的土地与人民,如果土地被占领,人民成了西方列强的奴隶,那么祖先遗法又有什么用?”这组对话的时代背景是( )
| A.鸦片战争后,士绅主张器物学习 |
| B.英法联军入侵后,士人主张鸦片合法化 |
| C.中日战争后,知识分子主张建立共和 |
| D.甲午战争后,知识分子主张变法维新 |
2003年3月美国未经联合国授权发动了对伊拉克的战争,推行“坦克式民主和自由”,标明美国是冷战结束后:
| A.唯一的超级大国 | B.多极世界的一员 |
| C.欧盟外交的代表 | D.两极世界的一极 |
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导致这一发展方向的决定性因素不包括
| A.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 | B.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
| C.美、日、西欧经济三足鼎立 | D.第三世界崛起 |
左面一幅政治漫画,画中的法国人和德国人(中间两人;左边图案是星条旗,右边图案是镰刀斧头旗)正在讨论,最后达成的共识是
| A.我们太小,实在无奈 | B.他们相争,我们得利 |
| C.赶快联合,求得生存 | D.各奔东西,争取自保 |
邓小平说:“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议,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提中央与地方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宣布。”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谈判是国共两党的平等会谈 | B.统一后国共两党要继续合作 |
| C.国民党不以地方性代表参谈 | D.统一后台湾与中央地位平等 |
由中央新影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新中国外交历程纪念光盘,共十二集,每一集的标题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外交特点。其中能够反映新中国七十年代外交特点的标题是
| A.“另起炉灶”、“分道扬镳”、“播种友谊” |
| B.“斗智斗勇”、“再次较量”、“峰回路转” |
| C.“另起炉灶”、“跨洋握手”、“扬眉吐气” |
| D.“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