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取得进步,其表现是实行 ( )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B.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
| C.“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 D.基层民主选举 |
“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对“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的最准确理解是()
| A.新型民族独立国家 | B.民主制国家 |
| C.共和制国家 | D.代议制国家 |
有学者认为:“(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这里“转折点”指的是( )
| A.通过《权利法案》结束了国王的权力 |
| B.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了制约与平衡 |
| C.国家权力的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 |
| D.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
“没有人愿意用抽签的方法雇佣一位舵手和建筑师、吹笛手或其他行业的人,而这类事若出错的话,危害比在管理国家事务上出错轻得多。”苏格拉底的上述观点反映他()
| A.反对泛滥的直接民主 | B.要求哲学家管理国家 |
| C.赞扬专制制度 | D.用人要做到人尽其才 |
有位学者把17世纪40年代明朝崇祯皇帝和英国查理一世两位君主的暴亡,视为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此后,西方崛起和东方没落明显加快。该学者观察问题的着眼点主要是()
| A.政权发生更替 | B.社会形态转变 |
| C.文化途径迥异 | D.国力对比变化 |
南宋大儒朱熹说:“以唐太宗之聪明英特,号为身兼将相,然犹必使天下之事关由宰相,审熟便安,然后施行,该谓理、势之当然,有不得而易者。”材料认为()
| A.唐太宗代替宰相行使权力 | B.唐太宗通过分割相权来加强君权 |
| C.唐太宗加大宰相的权力 | D.唐代三省制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