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对联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之一,它的历史源远流长,流传至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对联的内容也是对现实社会生活的反应。在近代一个时期里出现了以下对联,“学生含冤,定卜三年不雨;同胞受辱,可兆六月飞雪。” “四金刚捧日,的是可杀;众商行罢市,尤须坚持。”“三鸟害人鸦鸽鸨;一群卖国鹿獐螬。”这个历史时期应是(    )

A.鸦片战争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D.五四运动时期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联合国的成立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研究者发现,自戊戌变法失败以后,当时思想界在讨论中国的政治问题时,大家都不再使用传统的儒学语言,而改为运用近代西方社会的政治理论语言。这种现象说明()

A.传统的君主政体已不再为资产阶级所认同
B.清朝专制统治的正当性受到质疑
C.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加深
D.戊戌变法动摇了传统儒学的正统地位

严复因少年丧父,家道中落而考入福州船政大学学习轮船驾驶:詹天佑因家道贫寒而加入清政府第一批留学生的行列。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中国社会()

A.华夷观念根深蒂固
B.重孔孟之道,视科举为正途
C.西方科学技术仍被歧视
D.维新思想日益传播

1839年,林则徐便委托美国医生伯驾和袁得辉合译瑞士法学家艾默瑞奇·德·瓦特尔的著作《万国公法》中有关战争、封锁、扣船部分的内容,这是“中国对西方国际法最早的翻译”。此举的实质是()

A.引导人们开眼看世界 B.开展禁烟运动
C.宣传依法治国的理念 D.维护国家主权

电视政论片《大国崛起·工业先声》的解说词说:“牛顿为工业革命创造了一把科学的钥匙,瓦特拿着这把钥匙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这表明()

A.科技为生产发展提供了条件
B.牛顿是工业革命的倡导者
C.改良蒸汽机问世是工业革命最主要的成果
D.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推动生产力进步

1920年,梁启超在《欧游心影录》中谈到“科学万能说”时,认为它“当然不能像从前一样的猖獗”。梁启超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

A.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遇到阻碍
B.科学技术在欧洲的发展水平很高
C.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减缓
D.科学技术在世界大战中成为战争工具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