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之一,它的历史源远流长,流传至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对联的内容也是对现实社会生活的反应。在近代一个时期里出现了以下对联,“学生含冤,定卜三年不雨;同胞受辱,可兆六月飞雪。” “四金刚捧日,的是可杀;众商行罢市,尤须坚持。”“三鸟害人鸦鸽鸨;一群卖国鹿獐螬。”这个历史时期应是( )
A.鸦片战争时期 | B.辛亥革命时期 | C.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 D.五四运动时期 |
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其思想的进步性在于
A.反对封建私有制 | B.反对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 |
C.要求建立平等的社会 | D.反对君主专制集权 |
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卓文君“善择佳偶”,自由恋爱,赞扬寡妇再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政治家,赞颂商鞅,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上述材料反映了李贽
A.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 | B.反对“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礼教 |
C.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 | D.揭露道学家的虚伪 |
在秦以后的中国封建社会,不论是贤君还是昏王,几乎无不尊崇孔子,利用孔子的思想统治国家,其最主要原因是
A.孔子倡导的“仁”的思想受到人民的普遍拥护 |
B.孔子的思想有利于缓和矛盾、巩固统治、维护统一 |
C.孔子的思想促进了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 |
D.孔子的思想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的 |
明清时期出现反对君主独裁的进步思想的根本原因是
A.知识分子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 B.君主专制严重阻碍中国社会的进步 |
C.商品经济的发展 | D.西方近代思想的影响 |
有人问程颐:“寡妇贫苦无依,能不能再嫁?”他断然回答:“绝对不能。有人怕冻死饿死,才用饥寒作借口。饿死是小,失节是大.”这种观念源于理学提倡
A.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 B.道不行,百世无善治 |
C.存天理,灭人欲 | D.致良知,愚夫愚妇与圣人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