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15日下午15时31分左右(北京时间)出现号称“千年最长日环食”天象奇观。历史上,西汉宣帝年间发生一次日食时,宣帝即刻下诏说:“皇天见异,以戒朕躬,是朕之不逮、吏之不称也。”汉宣帝的认识和做法体现了哪种主张?
|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B.大一统 | C.天人感应 | D.君权神授 |
《清史稿·列女传》记载:蔺氏许嫁于季斌敏,未及成婚,季斌敏亡故,“蔺年十八,矢不嫁。”二年以后,听说家人张罗自己的再嫁之事,就割下自己的右耳以明心志,三天后又割下左耳。蔺氏如此行为是受什么思想的毒害( )
| A.法家思想 | B.道家思想 |
| C.程朱理学 | D.明清君主批判思想 |
“父前行,子踵后。路遇长者,敛足拱手。尊长在前,不可口唾。”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当时的教育( )
| A.鼓励儿童活泼机智 | B.突出地方教育特色 |
| C.提倡父子教学相长 | D.注重儒家伦理道德 |
有人认为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继承了儒家的“仁政”思想。这一观点主要是看到了董仲舒( )
| A.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 B.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
| C.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地位不可动摇 |
| D.认为人君要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 |
“文王(商朝末年周国统治者)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西周时的诸侯)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这反映了( )
| A.孟子的“仁政”思想 | B.韩非子的变法革新主张 |
| C.墨子的“兼爱”思想 | D.庄子的“齐物”思想 |
孔子聚徒讲学,弟子三千,其中不少弟子“贫且贱”,没有社会地位。这反映了孔子的教育理念是()
| A.“有教无类” | B.“因材施教” |
| C.“当仁不让于师” | D.学思结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