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这句名言出自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米尔顿·费里德曼之口,他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创立“货币主义”理论,大力主张“自由市场经济”,公开与凯恩斯主义唱反调。1976年他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费里德曼的“货币理论”
| A.与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主张完全一致 |
| B.指导了二战后西方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 |
| C.是在美国政府倡导第三条道路进行经济改革后提出的 |
| D.促使一些国家减少政府干预并取得一定效果 |
下图为中国古代某朝代人口分布示意图,判断该朝代应为 
| A.战国 | B.西汉 | C.唐朝 | D.北宋 |
明朝湖州市某农户家庭一年的经营状况如下表:
| 经营项目 |
数量 |
产量 |
收入(白银) |
| 稻 |
30亩 |
90石 |
90两 |
| 桑 |
10亩 |
养蚕600个(卖出250个,织绢120匹) |
125两 |
| 家禽 |
58头 |
(略) |
55两 |
从材料中最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这是典型的小农经济 B.政府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C.商品经济比较发达D.湖州地区丝织业较发达
商鞅认为户籍“上有通名,下有田宅,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按比户口,课植农桑,检察非违,催驱赋役”。此材料不能说明古代户籍
| A.是朝廷征收赋役的依据 | B.是基层管理的重要手段 |
| C.与土地私有制度相适应 | D.是严刑峻法的重要体现 |
《墨子·鲁问篇》记载:“鲁之南鄙人有吴虑者,冬陶夏耕,自比于舜。”这一史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春秋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制已经确立 |
| B.自耕农经济在当时已经出现 |
| C.“礼崩乐坏”的现象向社会下层转移 |
| D.生产关系经历自下而上变革 |
历史在很多时候,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却是跳蚤。对此,鲁迅先生曾深有感触的说,辛亥革命后,“我到街上走了一通,满眼都是白旗。然而貌虽如此,内骨子是依旧的,因为还是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材料反映的实质是辛亥革命
| A.没有明确的反帝目标 | B.反封建不彻底 |
| C.脱离下层人民群众 | D.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