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在1876年曾说:“筹办海防,欲与洋人争衡,非治土寇可比,必须时加戒备。方今强邻环逼,藩属倾危,岂可稍存侥幸无事之心,顿忘厝火积薪之戒。”这表明
A.洋务派筹办海防的主要目标是针对西方列强 |
B.李鸿章筹办洋务的重心在对内镇压人民 |
C.李鸿章筹办海防的目的是为了增加与列强妥协的条件 |
D.洋务运动不可能使中国走向富强的道路 |
尊攘派之所以没有明确提出推翻幕府统治的要求,主要是因为:
A.当时日本社会主要矛盾是民族矛盾 | B.尊攘派领导人优柔寡断 |
C.尊攘派寄希望于幕府进行改革 | D.幕府实力十分强大 |
这些商人日日夜夜赚钱获利,聚积着财富……商人家中陈设的华丽,以及生活奢侈,倾笔难尽……商人本来在社会的最下层,可是到了如今,商人已不把农民放在眼中,甚至商人中已有了超越武士身份的大豪杰了。材料直接反映了:
A.武士阶层逐渐走向没落 |
B.武士变成了反对幕府统治的重要力量 |
C.日本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
D.日本不再实行限制工商业的政策 |
戊戌变法和洋务运动都有利于中国近代化的发展,而戊戌变法更是在诸多方面超越了洋务运动,下面没有完成超越的是:
A.提出“兴西学、兴民权”等口号 |
B.主张学习君主立宪制 |
C.发展近代工业 |
D.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 |
戊戌变法运动的实质是:
A.清统治集团中帝党和后党的斗争 |
B.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斗争 |
C.封建地主阶级中维新派与顽固派的斗争 |
D.资产阶级上层与下层的斗争 |
“本会以国地日割,国权日削,国民日困,思维持困救之,故开斯会以冀保全。……保吾家政权土地,保人民种类之自立,保圣教之不失。”材料主要反映了当时:
A.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 B.儒教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
C.清政府沦为了洋人的朝廷 | D.维新变法拉开了序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