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瞿林东在《中国史学散论》中指出“一个民族、总不能忘记自己的历史。这是因为,历史不仅可以说明一个民族的过往历程、现实状况,而且还可以揭示他的未来的方向。”对这段话的准确理解是
A.阐明了历史学的社会价值     B.阐明了对历史的重视
C.阐明了对现实的关注         D.阐明了史学家的政治眼光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在蒸汽机的轰鸣声中,欧美各国的科学家孜孜不倦地进行新的科学探索,取得了丰硕成果。19世纪后半期,许多科学研究成果都应用于生产,各种新发明、新技术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这表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征是()

A.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B.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C.电力的发明和广泛应用 D.科技革命同时在几个国家进行

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使新旧两个大陆建立了联系。在评价他时,有人认为他是个殖民者,对美洲人民进行了野蛮的侵略和屠杀。有人说他使美洲“走出原始的野蛮状态,进入文明时代”,“缩短了美洲社会步入资本主义文明时代的历史进程”。20世纪80年代后,人们用“两个文明汇合”、“两个大陆相遇”看待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对哥伦布评价不同主要是由于评价者()

A.国籍不同 B.阶级出身不同 C.史观、立场不同 D.受教育程度不同

清朝实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所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B.强化自然经济
C.造成中国的日益落后 D.加速小农经济的解体

张某是一位生活在唐朝中期扬州近郊的农民,他遇到的情况有()

A.空暇之时,与家人一起纺棉织布,制作冬天的衣物
B.采用新的生产工具——曲辕犁,粮食产量得到提高
C.农闲时去集市卖点农产品,换取银钱和纸币
D.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开始添置粉彩瓷装饰房子

《吕氏春秋·任地》中记载:“上田弃亩(垄),下田弃畎(沟)。五移无耨,必审以尽。其深殖之度,阴土必得。大草不生,又无螟蜮。今兹美禾,来兹美麦。”下列对上述材料解释不正确的是()

A.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先进的耕作方法 B.说明古代农业很早就懂得了精耕细作
C.是古代曲辕犁普遍使用的鲜明写照 D.是古代劳动人民勤劳的智慧结晶史书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