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李贽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919年4月底梁启超致电外交协会:“对德国事,闻将以青岛直接交还,因日使力争,结果英、法为所动。吾若认此,不啻加绳自缚。请警告政府及国民,严责全权,万勿署名,以示决心。”梁启超在这封电报中建议:请政府“严责”全权大使,一定不能在和约上签字。这表明 ( )

A.当时中国代表在巴黎和会上妥协退让
B.梁启超已变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斗士
C.梁启超反对袁世凯政府的卖国外交政策
D.梁启超具有近代民族主义思想

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

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 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
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 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

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怀揣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这反应出当时 ( )

A.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
B.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则
C.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
D.皇帝个人独裁官员惟命是从

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 ( )

A.皇权逐渐衰弱 B.君主集权加强
C.内阁取代六部 D.首辅权力失控

顾炎武提出“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自公卿大夫至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宗法立而刑淸。天下之宗子,各治其族,以辅人君之治”。对上述材料评价不正确的是()

A.已突破封建制度的束缚 B.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C.有违背历史潮流的一面 D.主张分权,实行众治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