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理论与毛泽东思想的相同点有
①其核心是实事求是 ②在批判“左”倾错误的基础上逐渐形成
③是党的集体智慧的结晶 ④在实践中有“农村包围城市”的特点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1920年8月在上海出版的陈望道译的《共产党宣言》堪称“红色中华第一书”,初版的千余册立即销售一空,又应读者要求于同年9月重版。至1926年5月,此书已相继印行17版。材料中思想最主要影响是 ( )
A.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 B.中国外交地位提升 |
C.中俄关系较为密切 | D.工人运动蓬勃发展 |
下图反映了19世纪60~80年代中国棉布、棉纱进口的变化,能够对这一变化作出合理解释的是()
A.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
B.民族工业遭受严重打击 |
C.自然经济已经完全解体 |
D.中国开始沦为西方的附庸 |
李时岳指出:“事态表明,辛亥革命前,在全国性统一的民主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内部,实际上是山头林立的。各个山头有各自活动的地盘,有各自联系的群众。”这主要表明()
A.中国同盟会的内部派系复杂 |
B.中国同盟会对会员的束缚较少 |
C.中国同盟会是一个民主政党 |
D.三民主义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 |
“皆太祖已降,勋著当世,位尽王公,灼然可知者,且下司州、吏部,勿充猥言,一同四姓。”“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材料中说明()
A.当时南北方经济交往非常自由 |
B.北方少数民族农业生产封建化的趋势 |
C.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已经完成 |
D.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地域 |
刻书,是用雕版印刷术印制的书籍的通称,按分类有官刻和私刻之分。下图是据有关资料绘制的宋代安徽地区皖版刻书分布示意图。它反映了此时安徽地区()
A.刻书数量处全国领先水平 | B.民间私刻书种类超过官方 |
C.南北方文化发展不均衡性 | D.文化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