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个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若该细菌解体后释放出32个大小、形状一样的噬菌体,则其中含有32P的噬菌体有
A.0个![]() |
B.2个 | C.30个 | D.32个 |
在一个含有等位基因A和a的自然种群中,基因型AA个体很容易被淘汰,那么根据现代生物进化论,该物种( )
A.不断衰退 | B.不断进化 |
C.产生了新物种 | D.丧失基因库 |
下列关于基因库和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基因突变可改变基因库的组成 |
B.生物个体死亡,但基因库却因种群个体的繁殖而代代相传 |
C.研究物种间的差异,关键是研究它们能否交配产生后代 |
D.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形成与“共同进化”有关 |
某生物兴趣小组对某种皮肤病遗传的情况进行了调查,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在调查该皮肤病的发病率时,选取的样本越多,误差越小 |
B.要选择单个基因控制的皮肤遗传病进行调查 |
C.在调查该皮肤病的遗传方式时应注意随机取样 |
D.在调查该皮肤病的发病率时应选取患者家庭进行调查 |
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自由组合)的某种动物,可以产生图中各种基因型的子细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动物的卵巢和睾丸中能同时找到AaBb、AB、Ab、aB和ab五种基因型的细胞
B.过程④的变化是因为染色体片段的缺失
C.导致过程③的根本原因是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
D.与过程①、②、④相比,过程③特有的现象是可以产生新基因
甲磺酸乙酯(EMS)能使鸟嘌呤(G)的N位置上带有乙基而成为7—乙基鸟嘌呤,这种鸟嘌呤不与胞嘧啶(C)配对而与胸腺嘧啶(T)配对,从而使DNA序列中G—C转换成A—T。育种专家为获得更多的变异水稻亲本类型,常先将水稻种子用EMS溶液浸泡,再在大田种植,通常可获得株高、穗形、叶色等性状变异的多种植株。下列与此相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EMS属于诱发基因突变的化学因素,其作用时期是细胞分裂的间期
B.经过EMS处理后得到的变异植株自交后获得两种表现型,说明EMS诱发隐性个体中的一个基因突变为显性基因
C.经过EMS处理后往往获得多种变异类型,说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的特点
D.根据EMS的作用原理可以推测,EMS不仅会使水稻发生基因突变,还可能发生染色体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