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布斯和卢梭都认为君王的权力是人民授予的。但前者因此得出的结论是人民要绝对服从君王,而后者则因此得出了“人民有权推翻君王”的结论。产生这种不同的最根本原因是
A.两者生活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 | B.两者生活在不同的国度 |
C.两者代表不同阶级的利益 | D.两者所受的教育不同 |
一份由“上海军政分府”发布的安民告示记载:“……凡我义旗所指,罔不踊跃欢迎;……兹已纷纷归顺,具见敌忾同情;惟愿亲爱同胞,仍各安分营生;洋人生命财产,切勿乘机相侵;转瞬民国成立,人人共享太平。”从中可以推断出当时
A.义和团民阻击列强侵略 | B.清政府的统治面临土崩瓦解 |
C.反袁护国运动风起云涌 | D.北伐战争进程势如破竹 |
《南京条约》第五条规定:“凡大英商民在粤贸易,向例全归额设行商,亦称公行者承办,今大皇帝准以嗣后不必仍照向例,乃凡有英商等赴各该口贸易者,勿论与何商交易,均听其便……”这一规定:
A.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 | B.事实上宣告了闭关政策的破产 |
C.便利了列强控制中国海关 | D.有利于广州成为全国贸易中心 |
“自晚唐五代以来,词的内容上多以闲愁别恨的婉约词为主流。然而,的横空出世,打破了这道数百年的樊篱,他以壮美的风格和阔大的意境,抒发自我的真实性情和独特的人生感受,自成一家,自是一派,开创了“豪放词”的先河,成就了宋词的另一座高峰”。上述材料划线处应填入的是
A.李煜 | B.柳永 | C.苏轼 | D.辛弃疾 |
西汉淮南王刘安在《离骚传》中说:“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悱而不乱,若《离骚》者,可以兼之。蝉蜕浊污之中,浮游尘埃之外,皭然泥而不滓。推此志,虽与日月争光可也。”据此可知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A.爱情题材的诗歌集中在《诗经·国风》 | B.《离骚》是对《诗经》的继承和发展 |
C.屈原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 | D.汉赋保留了《离骚》的特点 |
有学者认为,综观中国历史,儒家“君子”几乎始终是政治、社会批判功能的首要承担者。从汉末“清议”到宋代“太学生”运动,再到晚明东林党人的“一堂师友,冷风热血,洗涤乾坤”,无不是儒家“君子”发挥政治主体意识和批判精神的表现。下列解释与该学者的主张最符合的是
A.道德修养是儒家“君子”的首要内涵 |
B.儒家“君子”是维护君权和统治者的保守派 |
C.儒家“君子”是“批判”的政治主体 |
D.学习知识对儒家“君子”有重要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