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验室做用锌与某浓度的盐酸起反应的实验中,一个学生得到下面的结果
序号 |
锌的质量(g) |
锌的形状 |
温度(℃) |
完全溶![]() |
A |
2 |
薄片 |
5 |
400 |
B |
2 |
薄片 |
15 |
200 |
C |
2 |
薄片 |
25 |
100 |
D |
2 |
薄片 |
30 |
t1 |
E |
2 |
薄片[ |
35 |
50 |
F |
2 |
颗粒 |
15 |
t2 |
G |
2 |
粉末 |
15 |
t3 |
①t1=75 ②t2>200>t3 ③单位时间内消耗的锌的质量m(C)>m(B)>m(G)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①③ B.①② C.只有② D.全部正确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C(s) +H2O(g) ![]() |
B.钾的金属性比钠强,所以钾与水的反应比钠的反应剧烈 |
C.在压强相同条件下,结构相似的CH4、SiH4、GeH4的沸点依次升高,所以结构相似的HF、HCl、HBr、HI的沸点也依次升高 |
D.面粉厂严禁烟火的原因是面粉粉尘表面积大,与空气接触遇明火极易发生爆炸 |
在下列水溶液中进行的各反应中,在反应过程中既有离子键、极性键、非极性键断裂,又有离子键、极性键、非极性键生成的是( )
A.2NaBr+Cl2====2NaCl+Br2 | B.2AgOH====Ag2O+H2O |
C.2Na+2H2O====2NaOH+H2↑ | D.2Na2O2+2H2O====4NaOH+O2↑ |
将 4 mol A 气体和 2 mol B 气体在 2 L 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
2A(g)+B(g) 2C(g)若经 2 s(秒)后测得 C 的浓度为 0.6 mol·L-1 ,现有下列几种说法: ① 用物质 A 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 0.3 mol·(L·s)-1
② 用物质 B 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 0.6 mol·(L·s)-1
③ 2 s 时物质 A 的转化率为70%
④ 2 s 时物质 B 的浓度为 0.7 mol·L-1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某课外小组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将2g铝粉和3g碘粉小心混合均匀,分成相等三份,分别进行实验,现将实验记录列表如下:
第一组 |
加入0.5g水 |
很快产生火花 |
第二组 |
加入1g胆矾 |
约30s产生火花 |
第三组 |
加入1g无水硫酸铜 |
1min内没有明显现象 |
根据上述实验事实,作出的推断错误的是
A.水能加快铝和碘的反应 B.第一组实验中铝和碘发生反应生成了AlI3
C.第一组和第二组实验中均放出热量 D.第三组铝和硫酸铜发生了置换反应
几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如下表:
元素代号 |
X |
Y |
Z |
W |
原子半径/pm |
160 |
143 |
70 |
66 |
主要化合价 |
+2 |
+3 |
+5、+3、-3 |
-2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X、Y元素的金属性 X<Y | B.一定条件下,Z单质与W的常见单质直接生成2W2 |
C.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溶于稀氨水 | |
D.一定条件下,W单质可以将Z单质从其氢化物中置换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