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1月17日,中国共产党以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和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名义,发布了《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入华北在三条件下与全国各军队共同抗日宣言》,提出“在下列三条件下,中国工农红军准备与任何武装部队订立共同作战协定,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1)立即停止进攻苏维埃区域;(2)立即保证民众的民主权利(集会、结社、言论、罢工、出版之自由等);(3)立即武装民众创立武装的义勇军,以保卫中国及争取中国的独立统一与领土完整。”该宣言 ( )
A.标志着中共对国民党的政策已开始了转变 |
B.表明中共抗日统一战线策略已基本形成 |
C.导致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出台 |
D.促使国民党对中共政策开始发生变化 |
右图是新中国建立之初进行的一场战争,中国军队在“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雄壮歌声中开赴前线。对该战争表述正确的是( )
A.战争的爆发延缓了中国的统一进程 |
B.大批解放牌汽车支援前线 |
C.战争的性质是中国人民的民族解放战争 |
D.是美军未经联合国授权发动的侵略战争 |
下表中,新中国工业总产值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成分高达100%的主要原因是( )
1956年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成分的比例
项目 |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
私有制经济 |
||||
国民收入 |
92.9% |
7.1% |
||||
工业总产值 |
100% |
— |
||||
商品零售额 |
95.8% |
4.2%
|
亚洲问题专家、曾任蒋介石政治顾问的美国人拉铁摩尔在皖南事变后说过:“对中
国人民来说,这四年的历史既是争取民族解放的历史,又是国内革命的历史。”对此理解最
准确的是( )
A.中国人民的斗争特点是抗日与反蒋结合
B.中国人民反法西斯战争与反封建斗争结合
C.中国人民既要反抗法西斯侵略,又要打击国民党的投降活动
D中国人民处于民族解放与争取和平民主的十字路口
历史情境可以荒诞,但历史精神却是永存的。假设以下是给予1935年 “年度感动
中国人物”获奖者的评语:“这是一个用无畏的行动和坚韧的意志诠释了民族精神、抒写了
当今时代无与伦比的伟大史诗、经受了空前磨难的伟大团队。”这个团队是( )
A.一二九运动的学生团队 | B.中国工农红军全体将士 |
C.东北抗日联军 | D.率先打响东北抗日武装斗争第一枪的东北义勇军 |
甲午战败,国难方殷,民生日蹙,状元及第的张謇却毅然走上了实业、教育、慈善
三结合的救国之路。他于1896年在通州开始创办大生纱厂,……在实业蓬勃发展之时,张謇
仍用企业的部分盈余以及他个人的捐资在南通等地相继创办了通州师范、女子师范、幼稚园
等十余所慈善教育机构,以及海门溥善堂、南通养老院、贫民工场、盲哑学校、残废院、公
园等慈善公益设施。材料表明民族资产阶级对中国近代慈善事业发展的贡献,但从理论上最
先提出近代中国慈善构想的却是( )
A.地主阶级 | B.农民阶级 | C.西方传教士 | D.大资产阶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