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基本上都是在酶的催化下进行的。请根据下列有关酶促反应的实验操作,回答相关问题。 注:表中“+”为加入,“-”为未加入
(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
(2)上述实验中,_____号试管能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实验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
(3)实验过程中,E、F号试管起_____作用。如果E、F号试管也出现砖红色沉淀,可能有很多原因,下列分析正确的是(用序号表示)_____。
①淀粉溶液、蔗糖溶液不纯,混有还原性糖 ②淀粉溶液、蔗糖溶液放置的时间太长,其中的微生物将部分淀粉、蔗糖分解成还原性糖 ③试管不干净,上面留有还原性糖 ④实验操作过程中,胶头滴管混用、错用
(4)如果条件所限,只保留两支试管,也能初步得出实验结论,请你写出可能的组合___________。
(5)本实验,能否用碘液代替斐林试剂_____(能/不能)。
以下是两个实验,根据表格内容分析作答:
表1:探究温度对酶的活性(催化效率)的影响
操作步骤 |
操作方法 |
试管A |
试管B |
试管C |
1 |
加淀粉溶液 |
2mL[来 |
2 mL |
2 mL |
2 |
控制温度 |
60℃ |
100℃ |
0℃ |
3 |
加淀粉酶溶液 |
1 mL |
1 mL |
1 mL |
4 |
加碘液 |
2滴 |
2滴 |
2滴 |
⑴ 表1中的实验研究中的自变量是,因变量是。
⑵ 加碘液后如果溶液颜色越深,则说明酶的活性越 ________。
表2:探究酶催化作用的专一性
操作顺序 |
操作方法 |
试管A |
试管B |
1 |
加淀粉溶液 |
2 mL |
|
2 |
加蔗糖溶液 |
2 mL |
|
3 |
加斐林试剂甲 |
2 mL |
2 mL |
4 |
加斐林试剂乙 |
数滴 |
数滴 |
5 |
加淀粉酶溶液 |
1 mL |
1 mL |
⑶ 表2实验中存在三点错误,请用简要文字加以修正:
①______________ ___②____ _____
③_____
人的红细胞是两面凹的平扁盘状,红细胞中含血红蛋白,能携带氧气。血红蛋白由四条多肽链组成,其中2条α链各有141个氨基酸,另2条β链各有146个氨基酸。哺乳类包括人在内,成熟的红细胞都没有细胞核。但红细胞发育早期是有核的,以后细胞中血红蛋白分子迅速增加,达到红细胞干重的90%,细胞核以及线粒体、高尔基体、内质网和核糖体等从细胞中排除出去,红细胞变成一个富含血红蛋白的无核细胞而进入血液循环中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 人类红细胞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于细胞内的哪类化合物?。葡萄糖由血浆进入红细胞的方式为。
⑵ 一个血红蛋白分子中含有个肽键。
⑶ 若把人的红细胞置于清水中,会发生的现象与结果是;若把人的红细胞置于浓盐水中,会发生的现象与结果又是。
⑷ 利用红细胞制备细胞膜进行成分分析,需要用(填方法)才能获得较为纯净的细胞膜。
请根据下列反应式回答:
⑴ 上述反应从左向右进行时,能量来自于ATP分子中的。
⑵ ATP分子中,A代表 ,由两种小分子组成。
⑶ 在各种生物的细胞中,ADP转化为ATP时所需的能量,可来自,也可来自。
小张同学利用纸片、别针等材料制作DNA分子结构模型。下图是模型的一部分,请据图回答:
⑴ 该模型中有个脱氧核苷酸,是属于(填类型)模型。
⑵ 图中①代表(填中文名称),②代表(填中文名称),③的中文名称是胞嘧啶,可用(填英文字母)表示。
⑶ DNA分子主要存在于细胞核的上。
细胞内两类生物大分子的元素组成、结构形成及其功能如下图:
(提示图中C2→C3→表示遗传信息在细胞中的传递方向,从而控制A的合成。)
⑴ 图中X、Y分别代表哪些元素:X是;Y包括。
⑵ 由a形成A的化学反应称为反应。
⑶ A1至A5功能不同,从A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⑷ C2主要分布于在真核细胞的中,C3分子的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