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夜半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诗句中原本如“风、月、鹊、蛙”等平常景物,通过诗人巧妙结合就变得生动而魅力无穷。这是因为
A.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评价是不同的 |
B.人在不同场合对同一事物的反映是不同的 |
C.把不同事物结合起来,就能获得整体的最佳功能 |
D.事物要素结构和顺序变化可以引起质变 |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中最常用的经济手段。下列选项中,属于财政政策的是()
①铁路、邮政和电信业相继纳入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范围
②落实和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③加大对棚户区改造的财政补贴,让亿万居民早日“出棚进楼”
④对“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达到一定比例要求的商业银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俗话说:“你不理财,财不理你。”投资和理财已经成为现代人经济生活的重要内容。下列理财观念中错误的有()
①购买国债成为国家股东,支援国家建设又有利息收入
②买股票会从股票的涨跌差价中获得收益,但风险太大
③储蓄是一种既安全又方便,还可以取得利息的理财方式
④保险是一种既可规避风险,又能到期还本付息的好方式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从一个水龙头打水,有人用大桶,有人用小桶。无论让谁先打,全部打完水的时间是一样的,因为水龙头的流速是一样的。但就效率而言,先让用小桶的人打水会缩短所有人打水的总时间,一定时间内可以让更多的人完成打水的任务,体现了“短作业优先法”。这说明()
①促进公平需要合理的机制和政策
②合理的公平表现为相对平等
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和保证
④效率的提高意味着社会财富的增加
A.①② | B.①③ | C.①④ | D.②③ |
甲、乙、丙、丁四人。甲是某国有控股企业的总工程师,并有一项技术专利卖给该企业;乙是一日本在中国独资企业的职工;丙是某农贸市场个体经营户;丁在一股份合作制企业持股上岗。工作一年后,下列对甲、乙、丙、丁四人收入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和乙的收入是按劳分配 |
B.甲和丁的收入是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
C.乙和丁的收入是按生产要素分配 |
D.乙和丙的收入是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
2014年5月国家卫计委召开新闻发布会,提出要全力推进控烟工作,其中措施之一是创新烟草控制大众传播的形式和内容,提高公众对于烟草危害的认识,促进形成全社会都不吸烟、不敬烟、不送烟的社会风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这些措施取得成功,下图中能够正确反映控烟成效的是()
注:D1为国家卫计委采取措施前的需求量,D2为国家卫计委采取措施后的需求量。
A.① | B.② | C.③ | D.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