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民生问题要首先着眼于生活困难群体。因为在中国城乡,生活困难群体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特别是农民。一个船队,决定它速度快慢的不是那个航行最快的船只,而是那个最慢的船只。如果我们改善了困难群体的生活状况,也就改善了整个社会的生活状况。这体现的哲理是
| A.联系是客观的、无条件的 | B.部分制约和决定着整体 |
| C.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 D.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
某企业某年利润1.2亿元,称之为私人收益,但污染造成附近居民的经济损失约
0.4亿元,这样社会收益约0.8亿元。由于政府新颁布了环境保护条例,在同样情况下,该
企业为避免可能面临的0.4亿元罚款,投入0.2亿元解决了污染问题,此时的社会收益为
1.0亿元。这一过程表明: ( )
| A.法律法规是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 |
| B.污染是公共物品,必须由政府治理 |
| C.市场在政府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
| D.市场调节具有滞后性的弊端 |
“十一五”期间,全国共计划完成农村公路建设投资9500亿元。2011年中央将继续
加大投资力度,投资也将进一步向西北和“少边穷”地区倾斜,其中以车辆购置税安排的投资额
将超过300亿元。这说明()
①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②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最普遍形式
③国家财政支出可以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④公民自觉纳税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必要前提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2011年10月26日,某市稽查局对该市某发展机电制造有限公司开展日常检查,
在检查过程中从该单位门卫处发现该单位有大量下脚料收入没有入账。该单位由门卫收取
部分销售款和下脚料收入、水电费等其他收入,建立账外现金收支账,收取的钱款存在企
业另外以公司股东个人名义开立的储蓄存折上,这些收入绝大部分未开发票未申报销售收
入。该公司的行为属于违反税法的 ( )
| A.偷税行为 | B.欠税行为 | C.骗税行为 | D.抗税行为 |
市场经济中的企业犹如社会中的人,有生必有死,有死方知生。破产法就是关于
“死的法律”,解决的是市场退出的问题。“有死方知生”说明,企业破产()
| A.可以强化企业的风险意识 |
| B.导致的失业必然会引发社会的不稳定 |
| C.有利于减轻国家的财政负担 |
| D.会侵犯破产企业职工的正当权益 |
利润是公司经营的目的,公司能否成功经营取决于很多因素,其中主要是
①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来
②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③加强企业的兼并和破产,实现企业重组
④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