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由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材料反映出德国的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 A.德国立法权控制行政权 | B.德国的皇帝凌驾于议会之上 |
| C.皇帝兼任联邦议会的主席 | D.皇帝无权中止法律的执行 |
宗法制是古代中国一项对社会结构产生重大影响的制度。下列对这一制度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 A.各级贵族都是小宗 |
| B.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宗法制终结的标志 |
| C.宗法制要比分封制影响范围广 |
| D.血缘宗法关系决定了社会权力等级关系 |
1963年,德法两国签订《爱丽舍协议》,协议的内容之一是两国共同为中学生编写具有一致内容的历史教科书。这一做法的主要意图是
| A.彻底消除两国在历史认识上的差异 | B.促进法德和解 |
| C.通过合作在北约内部对抗美国 | D.提升欧盟的合作水平 |
有学者说:“布雷顿森林体系虽为美元霸权提供了国际制度的平台,但美元霸权地位的真正起步却缘于冷战开始之际的马歇尔计划”。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马歇尔计划
| A.是冷战开始的标志 | B.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组成部分 |
| C.促进了西欧经济的复苏 | D.加强了美国对西欧的经济控制 |
《俄国史》载,20世纪20年代,“社会主义商店”虽然享有政府的优惠待遇和较低价格,但常被人认为“不如私人商店”。因为私人商店一般能提供更快捷、更舒适的服务和较好的质量、较多的品种。这表明
| A.新经济政策削弱了无产阶级专政 |
|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促进了市场竞争 |
|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弊端日益显现 |
| D.经济状况的恶化催生了新经济政策 |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外交政策调整,主张不依据一个超级大国的意图来考虑对另一个超级大国的政策,也不搞“等距离”。这说明
| A.平衡两大阵营成为中国首要的任务 |
| B.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而疏远美苏两国 |
| C.中国奉行积极的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
| D.国力增强是中国外交独立自主的前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