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尔希和蔡斯在做“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时,应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的目的是追踪T2噬菌体DNA和蛋白质分子的去向 |
B.用35S标记蛋白质是由于T2噬菌体化学组成中S只存在于蛋白质中 |
C.用含32P的肉汤培养基培养T2噬菌体获得DNA被标记的T2噬菌体 |
D.检测离心后试管中上清液和沉淀物的放射性差异可推测侵入细菌中的物质 |
用含18O的葡萄糖跟踪有氧呼吸过程中的氧原子,18O转移的途径是( )。
A.葡萄糖 —— 丙酮酸 —— 氧 | B.葡萄糖 —— 丙酮酸 —— 氧 |
C.葡萄糖 —— 氧 —— 水 | D.葡萄糖 —— 丙酮酸 —— 二氧化碳 |
有氧呼吸全过程的物质变化可分为三个阶段:①C6H1206→丙酮酸;②丙酮酸+H2O→CO2+[H];③[H]+O2→H2O,下列与此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第③阶段反应极易进行,无需酶的催化 | B.第②阶段无ATP生成 |
C.第①②阶段能为其它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 D.第①阶段与无氧呼吸的第①阶段不同 |
一分子ATP中含有的腺苷、磷酸基团和高能磷酸键数目依次是()。
A.1,2,2 | B.1,2,1 | C.1,3,2 | D.2,3,1 |
ATP的结构式可简写成( )
A.A-P-P~P | B.A-P~P~P | C.A~P~P-P | D.A~P~P~P |
下图纵轴为生成物量,横轴为反应时间,其中能正确表示酶浓度增加,而其他条件不变时,生成物量变化的曲线图是(图中虚线表示酶浓度增加后的变化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