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物种形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确认新物种是否形成的依据是有无生殖隔离,确认种群是否进化的依据是种群基因频率是否改变 |
| B.自然选择是影响基因频率变化的唯一因素 |
C.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能导致物种形 成 |
| D.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最后出现生殖隔离,从而导致物种的形成 |
科学家发现将人的干扰素的cDNA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产生的干扰素的抗病毒活性为 106μg/ml,只相当于天然产品的十分之一,通过基因定点突变将第17位的半胱氨酸改变成丝氨酸,结果使大肠杆菌中生产的β一干扰素的抗病性活性提高到108μg/ml,并且比天然β一干扰素的贮存稳定性高很多。此项技术属于
| A.细胞工程 | B.蛋白质工程 | C.胚胎工程 | D.基因工程 |
下列不属于动物细胞工程应用的是
| A.大规模生产干扰素,用于抵抗病毒引起的感染 |
| B.为大面积烧伤的病人提供移植的皮肤细胞 |
| C.大规模生产食品添加剂、杀虫剂等 |
| D.利用胚胎移植技术,加快优良种畜的繁殖 |
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愈伤组织的形成和形态发生是十分关键的一步,而这除需要必备的营养和一些刺激因素外,还需要有起诱导作用的物质,它是
| A.铜、锌等微量元素 | B.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 |
| C.蔗糖和葡萄糖 | D.维生素和氨基酸 |
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膜融合的是
| A.植物体细胞杂交 | B.受精过程 |
| C.氧进入细胞中的线粒体 | D.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 |
科学家用小鼠骨髓瘤细胞与B淋巴细胞融合,得到杂交细胞,经培养可产生大量的单克隆抗体,所用的B淋巴细胞是来自
| A.骨髓的B淋巴细胞 | B.脾脏的能产生抗体的B淋巴细胞 |
| C.胸腺的B淋巴细胞 | D.脾脏经过筛选的,能产生单一抗体的B淋巴细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