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下列体现人与自然和谐思想的语句是( )
①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
②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庄子》)
③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中庸》)
④德不忧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 (《沦衡》)
|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④ | D.②③ |
下图为世界贸易组织统计的主要国家和地区所占份额示意图。它反映出在
| A.关贸总协定维持了世界贸易秩序的基本稳定 |
| B.率先进行新技术革命的国家贸易量增加 |
| C.20世纪世界经济重心的转移趋势 |
| D.多极化趋势取代了冷战时期的世界格局 |
历史地图是展现前人活动与地理空间 结合的重要史料。观察下侧地图,理解准确的是
| A.两极格局出现,冷战与热战相交织 |
| B.美苏操控欧洲,北约与华约对峙 |
| C.冷战风云笼罩,德国分裂 |
| D.德国统一,西欧走向联合 |
《一个童养媳的新生》(1950年9月1日《解放日报》):“我在小姊妹的帮忙下,加入了家庭妇联。我看见姊妹们加紧生产,努力学习文化,便愈感到自己的落后,我要好好地向姊妹们学习,我也加入了学习班。新婚姻法颁布以后,小姊妹张丽娟告诉我,说可以到家庭妇联申请向朱家离婚,婆婆没有理由阻拦我,于是我离婚了,我自由了。”材料中促成“我”婚姻态度转变的社会条件不包括
| A.社会制度的变革 | B.社团组织的支持 |
| C.法律保障 | D.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 |
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地抨击罗斯福,说他“叛变了他的阶级”,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其最有力的依据是
| A.颁布《紧急银行法》 | B.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 |
| C.“以工代赈”,缓解失业压力 | D.实行养老金和失业保险制度 |
胡适和蒋梦麟在“五四”运动一周年之际提醒学生,最不可少的精神之一是,在团体生活中要容纳反对党的意见。现在学生会议的会场上,对于不肯迎合群众心里的言论,往往有许多威压的表示,这是暴民专制,不是民治精神。这里所说的“最不可少的精神”主要是指
| A.自由精神 | B.平等精神 |
| C.民主精神 | D.科学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