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发展记述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的曼彻斯特从一个瘟疫肆虐的乡下小镇演变成工业重地。18世纪60年代,第一家棉纺厂创立,1802年发展到52家,到1830年达到99家。1776年,将60年代开工兴建的第一条运河延至利物浦海港,开通远海。1830年史蒂芬孙修建从曼彻斯特到利物浦的铁路,这是第一条完全用机车牵引的铁路。当时的棉都曼彻斯特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从此曼彻斯特及整个世界的面貌改观。
——摘编自《曼彻斯特科学博物馆说明书》
材料二 1945年重庆与四川、西南、大后方工业比较表
材料三 1984年,邓小平考察深圳特区时指出:“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深圳设为经济特区以来,百万技术和管理人才从全国迁入 广东; 港澳台和海外的管理经营人才迁入,在珠江三角洲工作的港人就有5万;数百万农民工进入。深圳迅速从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城市。
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述曼彻斯特发展成为近代城市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说明重庆在当时大后方工业中的地位?(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地位的原因?(4分)
(3)据材料三概括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深圳人口的结构性特征及主要影响。
下图是《中国古代社会家庭关系示意图》,形成和维护图中社会家庭关系特征的因素有()
①宗法观念②自然经济③皇权专制④理学思想⑤社会习俗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⑤ |
C.①②④⑤ |
D.①③④⑤ |
关于中国封建专制的基本特征,史学家白钢认为:政治表现,一是有权就有一切,二是家长制,三是官僚政治;经济表现,一是以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其经济基础,二是以自然经济为基本面貌的封建生产方式;文化上推行蒙昧主义,一是天命观……其中“有权就有一切”、“家长制”、“官僚政治”、“蒙昧主义”历史根源分别是()
A.三公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道家思想 |
B.皇权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儒家思想 |
C.三公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儒家思想 |
D.皇权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道家思想 |
有学者评价某画家的创作风格,“打破了自文艺复兴以来就一直流行的作品中的连贯性,并沉浸在爱因斯坦的世界里,将时间和空间同时表现在一个相对的关系中。”这位画家最有可能是()
A.凡·高 | B.列宾 |
C.莫奈 | D.毕加索 |
明朝一位学者说:“自哲学家朱熹的时代以来,真理已明白地显示于世界。我们不再需要什么著作,要做的只是实践。”这里的“实践”主要是指()
A.确立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 |
B.遵从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 |
C.改革科举取士的内容和形式 |
D.维护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统治 |
阅读下列材料,可以看出当时()
① 政协代行全国人大职能
②新中国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
③妇女社会地位得到提升
④新中国学校教育制度初步建立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