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1: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上海世博会马上要在上海市中心的滨江地区举行了,其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届时将有2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预计将有超过7000万人次的参观者前往。“低碳世博”是上海世博会提出的一项口号。
材料2:上海,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是中国大陆的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1990年,上海全市常住人口1283.35万人,2008年末,全市常住人口总数为1888.46万人。
材料3:上海市人口年龄构成的演变:
(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是否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
据此回答1-4题:下列不属于上海形成发展的自然地理区位因素的是( )
| A.位于我国最长河流长江的入海口 | B.区域内地势平坦 |
| C.交通便利,多条铁路、公路在此交汇 | D.气候适宜,雨水充沛 |
下列各说法,正确的是( )
| A.上海人口增长迅速是因为其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
| B.家住衡阳的李明去上海参观世博会属于人口迁移 |
| C.根据中心地理论,上海是长江三角洲这一区域的中心地 |
| D.随着人口增多,上海的人口容量将逐渐变小 |
“低碳世博”反映了主办方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关注,下列符合近现代气候变化影响的是( )
| A.世界上许多物种的灭绝速度呈现减速的趋势 |
| B.全球平均海平面升高,山地永久积雪的下界上升 |
| C.全球各地降水量均呈增加趋势 |
| D.南极地区降水量增加,大陆冰川面积扩大 |
下列关于上海人口年龄构成的演变,说法正确的是( )
| A.从1953年到1990年,0~15周岁的人口比例一直处于下降趋势 |
| B.从1953年到1990年,上海人口增长模式一直为传统型模式 |
| C.上海成为“老龄型”人口城市的时间大约在20世纪80年代前后来 |
| D.20世纪70年代<6周岁人口比例迅速降低是因为人们生育观念的改变 |
下列区域的划分以单一指标为依据的是:()
①热量带 ②干湿区 ③我国三大自然区 ④文化区
|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2009年10月1日,我国60周年国庆阅兵上午10点整开始,此时纽约(74°W)的华人通过电视直播观看阅兵盛况,当地区时为()
| A.2009年10月1日10时 |
| B.2009年9月30日21时 |
| C.2009年9月30日21时4分 |
| D.2009年10月1日21时4分 |
读地理素描图判断,因流水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地貌图是()
图中a、b、c、d……为喜马拉雅山自然带谱,图中显示,南坡自然带谱比北坡丰富。主要原因是()
| A.南坡降水量比北坡少 |
| B.南坡纬度较低且相对高度大 |
| C.北坡地势高太阳辐射弱 |
| D.北坡降水少,昼夜温差小 |
“牵一发而动全身”生动地阐述了自然地理环境中的哪种规律()
| A.地带性 | B.地域差异 | C.整体性 | D.非地带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