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父亲深情地对大学毕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儿子说:“世界上只有没出息的人,没有没出息的工作。”这句话启示我们要树立 ( )
A.自主择业观 | B.竞争就业观 |
C.职业平等观 | D.自主创业观 |
2013年9月初台风“天兔”和“蝴蝶”携手登陆我国东部沿海,形成了罕见的“南北夹击”之势,东部沿海福建、浙江、江苏、山东等省份遭遇大风暴雨,近百万人紧急转移。这表明
A.人们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
B.违背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
C.规律发生作用的方式是不可改变的 |
D.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
2013年8月,我国东北和广东省汕头地区出现了大雨、暴雨、大暴雨和局部特大暴雨的强降雨过程。截至8月21日11时,此次强降雨过程共造成辽宁、吉林、黑龙江85人遇难、105人失踪。对此有人认为,这是上天在惩罚东北;而专家则称,极端天气的持续影响才是此次强降雨的罪魁祸首。这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体现了
①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②思维与存在何者为世界本原的问题
③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④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
实验文博学校高二年级用“命,是失败者的借口;运,是成功者的谦词。”来激励学生刻苦努力,勤奋学习。这种观点
①认为成功还是失败,受客观条件的制约②是一种唯物主义态度
③强调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要作用④会误导学生相信命运,陷入唯心主义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①④ |
天上明月,常令诗人爱恨交织。有人怜爱: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同“夕”)如环,昔昔都成玦;也有人嗔怪: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其实,月亮本是宇宙间一个冰冷无知的星球,它的阴晴圆缺乃是天体运动的自然规律使然,人们对它的爱恨都是无理的。然而正是通过这种看似无理的怜爱与怨恨,把诗人郁积于心的深情浓愁表达得淋漓尽致,因而无理却又显得有理了。可见,在诗的世界里,“有情”才能“有理”,“情”往往是胜于“理”的。这一论述说明
①文学世界中的事物没有客观性
②文学世界表达了作者对创作对象的主观感受
③文学创作是意识能动改造世界的具体形式
④文学创作具有自身特殊的规律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
古希腊恩培多克勒“流溢说”认为,认识是从物体流溢出来的物质经过感官通道引起的。 德谟克利特“影像说”认为,感觉和思想是物体的影像到达于感官引起的。近代思想家培根认为,知识就是存在的映象。上述观点
①都承认意识能够正确反映认识的对象
②都符合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这一唯物主义基本原则
③都认为认识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辩证过程
④都带有明显的形而上学的特点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④ | D.②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