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自己动手利用如图2所示器材观察光的干涉现象,其中,A为单缝屏,B为双缝屏,C为像屏.当他用一束阳光照射到A上时,屏C上并没有出现干涉条纹.他移走B后,C上出现一窄亮斑.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最大的可能性是
A.单缝S太窄 | B.单缝S太宽 |
C.S到S1与到S2的距离不等 | D.阳光不能作为光源 |
请完成以下两小题:
(1)图a中游标卡尺(50分度)读数为mm。图b中螺旋测微器读数为cm。
(2)为了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在水平气垫导轨上放置两个质量均为m的滑块,两滑块的一端分别与纸带相连,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f。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并让两滑块以不同的速度相向运动,相碰后粘在一起继续运动.图乙为某次实验打出的点迹清晰的纸带的一部分,用刻度尺分别量出其长度s1、s2和s3。那么,请以表达式的形式写出:碰撞前两滑块的动量大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两滑块的总动量大小为________;碰撞后两滑块的总动量大小为________.若碰撞前、后两滑块的总动量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相等,则动量守恒定律得到验证.
木块长为L,静止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有A、B两颗规格不同的子弹以速度相反的VA、VB同时射向木块,A、B在木块中嵌入的深度分别为dA、dB,且dA>dB,(dA+dB)<L,木块一直保持静止,如图所示,则由此判断子弹A、B在射入前:
A.速度
B.子弹A的动能等于子弹B的动能
C.子弹A的动量大小大于子弹B的动量大小
D.子弹A的动量大小等于子弹B的动量大小
如图所示,光滑水平桌面上的小滑块P和Q都可视作质点,MP>MQ,Q与轻质弹簧相连.Q静止,P以某一初速度向Q运动并与弹簧发生碰撞,一段时间后P与弹簧分离.在这一过程中,正确的是:
A.P与弹簧分离时,Q的动能达到最大 |
B.P与弹簧分离时,P的动能达到最小 |
C.P与Q的速度相等时,弹簧的弹性势能达到最小 |
D.P与Q的速度相等时,P的动能达到最小 |
如图甲所示,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10:1,电阻R=22Ω,各电表均为理想电表.副线圈输出电压的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输入电压的频率为100Hz | B.电压表的示数为220V |
C.电流表的示数为1A | D.电阻R消耗的电功率是22W |
如图为远距离高压输电的示意图。关于远距离输电,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减小输电导线的横截面积有利于减少输电过程中的电能损失 |
B.高压输电是通过减小输电电流来减小电路的发热损耗 |
C.在输送电压一定时,输送的电功率越大,输电过程中的电能损失越小 |
D.高压输电必须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不一定是电压越高越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