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商鞅变法时期的秦国平民能够提高自身社会政治地位的途径有
①勤奋劳作,努力耕织 ②创办手工作坊,从事工商业活动
③英勇善战,争立军功 ④努力读书,精通四书五经
A.①④ | B.①③ | C.③④ | D.②③ |
“送嫁妆”是我国很多地区的特色民俗,下表反映的是
时期 |
所送的嫁妆 |
20世纪80年代 |
被褥、“红包袱”、三门柜、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小型黑白电视机 |
20世纪90年代 |
被褥、“红包袱”、高档组合家俱、影碟机、彩电、冰箱、摩托车 |
A.传统婚俗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B.妇女的社会地位越来越高
C.重男轻女的观念有了一定的改变 D.中国社会现代化程度提高
1910年上海环球社出版的《图画日报·上海社会之现象》绘有“文明结婚之简便”一画:“自欧化东渐,一般新学界人,每崇尚自由婚姻。沪上素号开通,凡所谓文明结婚者,又数见不鲜。”材料中“凡所谓文明结婚者,又数见不鲜”的原因是
A.中西文化开始交流 | B.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影响 |
C.辛亥革命的影响 | D.政府政策的引导 |
1913年1月,《大公报》有文章描述当时女性积极参加社会政治活动的现象:“于是有所谓女子北伐军,女子敢死队,女子同盟会,女子参政团,女子自由党。”这种现象反映了
A.自由平等的时代诉求. | B.救亡图存的历史潮流 |
C.民主共和的思想观念 | D.婚姻自主的社会风尚 |
下面是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你能从图中得出的最确切的信息是
A.改变了英国的经济地理状况和人口结构,促进了新兴城市的产生,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
B.农业就业人数比例不断下降,工业和服务业就业人数比例不断提高 |
C.工业革命和圈地运动的开展 |
D.外来移民的涌入,英国人口的职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
美国某学者认为,18世纪中叶以前的中国与西欧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只是此后煤的广泛使用和西欧与世界的联系加强,这两项突破才使西欧胜出。这里作者强调的是
A.工业革命的开展和市场的扩大是西欧“胜出”的关键 |
B.能源开发与新航路开辟对西欧发展的重要性 |
C.蒸汽机的应用和殖民掠夺改变了西欧 |
D.中国不重视煤的使用及与世界各地的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