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强,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梁启超引这段话的根本意图是
| A.比较中日近代文化的异同 |
| B.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性 |
| C.寻找甲午战争日胜中败的历史原因 |
| D.批评洋务派的活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
1895年适逢甲午惨败,日本逼签条约,在北京应试的康有为等人联络各省官员上书光绪帝,要求拒签条约,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文中错误的表述是()
| A.领导人 | B.时间 | C.参加者 | D.地点 |
威尔逊认为“我们应当以资本供应给全世界,而谁以资本供给全世界,谁就应该管理全世界。”下列实施体现了美国这一愿望的是()
| A.放弃中立,参加一战 | B.提出十四点原则 |
| C.召开华盛顿会议 | D.提出对华"门户开放"政策 |
有学者认为: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是革新道路的量变,辛亥革命是个飞跃。这里讲的“飞跃”是指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的()
| A.社会性质 | B.封建统治 | C.革命任务 | D.君主统治 |
南斯拉夫某城有一块石碑,碑文是:"1914年6月28日,加夫里诺.普林西普在这里用他的子弹,表达了我们人们对暴虐的反抗和对自由的向往。"当时他的子弹射向()
| A.德国皇帝威廉二世 | B.奥国皇储费迪南大公 |
| C.法国国王路易十四 | D.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 |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产生的最严重的后果是()
| A.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加剧 |
| B.美德超过英法 |
| C.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
| D.英德矛盾成为帝国主义最主要的矛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