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说过“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其错误在于
| A.否定了事物的客观性 | B.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
| C.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 D.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
《人民日报》载文指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科学判断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当今世界文化发展趋势、深刻分析我国基本国情和战略任务的基础上作出的一项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决策。这说明
| A.物质与意识不可分 | B.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 |
| C.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 D.物质与意识性质不同 |
毛泽东曾明确指出,存在第一性,思维第二性,这是思维与存在同一性的唯物主义前提,只有肯定这一条,我们才能与唯心主义划清界限。这主要说明
| A.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
| B.对思维与存在何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
| 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不同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
| D.思维与存在的性质是不同的 |
文学名篇《醉翁亭记》开头一段写成后,作者欧阳修觉得没能准确反映景象。于是再赴滁州城外,最后把开头改为:“环滁皆山也”。这一写作修改过程生动地体现了一个
| A.参加实践的过程 | B.抽象思维的过程 |
| C.获得经验的过程 | D.寻求真知的过程 |
古希腊米利都学派的代表人物泰勒士提出了“水是万物的本原”的论点,春秋时代《管子》书中的《水地》篇中也表述了“水是万物的根源”的学说。上述观点
| A.是完全正确的,属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 B.不符合客观实际,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 |
| C.是一种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存在不足之处 | D.否认了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 |
人们的思想观念不同,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也会不同。这说明
| A.世界观和方法论互相决定、互相影响 | B.世界观和方法论互相转化 |
| C.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 D.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相互独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