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选修3-5]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
B.放射性元素放射出的![]() ![]() ![]() ![]() |
C.![]() ![]() ![]() ![]() |
D.原子从较高的激发态向较低的激发态或基态跃迁的过程,是吸收能量的过程。 |
E.光电效应的实验结论是:对于某种金属,超过极限频率的入射光频率越高,所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就越大
(2)如图所示,在高为h=5m的平台右边缘上,放着一个质量M=3kg的铁块,现有一质量为m=1kg的钢球以v0=10m/s的水平速度与铁块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生正碰被反弹,落地点距离平台右边缘的水平距离为l=2m.已知铁块与平台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求铁块在平台上滑行的距离s(不计空气阻力,铁块和钢球都看成质点).
如图所示,电阻不计的光滑U形导轨水平放置,导轨间距d="0.5" m,导轨一端接有R="4.0" Ω的电阻。有一质量m="0.1" kg、电阻r="1.0" Ω的金属棒ab与导轨垂直放置。整个装置处在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中,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0.2" T。现用水平力垂直拉动金属棒ab,使它以v="10" m/s的速度向右做匀速运动。设导轨足够长。
(1)求金属棒ab两端的电压;
(2)若某时刻撤去外力,从撤去外力到金属棒停止运动,求电阻R产生的热量。
如图所示.光滑的平行金属导轨长为L、间距为d,轨道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导轨上端接一阻值为R的电阻,导轨所在空间有垂直导轨平面向上的匀强磁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有一质量为m、电阻为r的金属棒ab,放在导轨最上端,其余部分电阻不计.已知棒ab从导轨最上端由静止开始下滑到最底端的过程中,整个电路中产生的热量为Q,重力加速度为 g,求:
(1)当棒沿导轨滑行的速度为v时,ab棒两端的电势差Uab;
(2)棒下滑到轨道最底端时的速度;
(3)整个过程通过电阻R的电荷量.
如图甲所示,一正方形金属线框位于有界匀强磁场区域内,线框的右边紧贴着边界.t=0时刻对线框施加一水平向右的外力,让线框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时间t0穿出磁场.图乙所示为外力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线框质量m、电阻R及图象中的F0、t0均为已知量,则根据上述条件,求:
(1) 金属线框的边长L;
(2) 磁感应强度B.
一定质量的非理想气体(分子间的作用力不可忽略),从外界吸收了4.2×105 J的热量,同时气体对外做了6×105 J的功,则:
(1)气体的内能是增加还是减少?其变化量的大小为多少焦耳?
(2)气体的分子势能是增加还是减少?
(3)分子平均动能如何变化?
2011年4月8日,在某高速公路发生一起车祸,车祸系轮胎爆胎所致.已知汽车行驶前轮胎内气体压强为2.5 atm,温度为27 ℃,爆胎时胎内气体的温度为87℃,轮胎中的空气可看作理想气体.
(1)求爆胎时轮胎内气体的压强;
(2)从微观上解释爆胎前胎内压强变化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