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PM10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10微米的可吸入颗粒物,它是目前我国各城市大气环境的首要污染物,对城市大气质量起到决定性影响。下图是我国南部某沿海城市(甲)2001年、2002年两年内PM10的观测资料。

材料一  72、S73。我国南部某沿海城市(甲)四个PM10监测点位置图。四个监测点的编号分别为S11、S71、S72、S73
材料二  PM10浓度数据的基本统计结果(单位:mg/m3)

监测点
样本数
最大值
最小值
平均值
S11
724
0.162
0.010
0.062
S71
724
0.162
0.006
0.057
S72
725
0.178
0.012
0.061
S73
725
0.220
0.011
0.074

材料三 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分类和植被覆盖率数据(%)

临测点
林地
草地
建筑用地
裸地
水体
其他
S11
38.6
14.13
12.33
11.25
23.69
2.24
S71
47.7
11.81
9.33
5.43
25.73
4.03
S72
51.8
10.65
9.86
7.75
19.94
3.55
S73
31.7
24.83
16.95
12.37
14.15
1.93

材料四  S11点的PM10月平均浓度与主导风向(度)的关系图(提示:东南风的风向角为135-165度)和PM10月平均浓度与月降雨强度的关系图

(1)S11、S71、S72、S73四个监测点中空气质量最好的是哪一个?说明该点空气质量好的原因。
(2)分析S11点的6~7月PM10平均浓度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原因。
(3)根据以上分析,要进一步提高甲城市大气环境质量,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恩格斯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请结合两次工业革命的有关史实,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第一次工业革命最先发生在英国,其市场和劳动力条件分别是通过什么途径具备的?
(2)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什么?两个发源地在哪里?
(3)两次工业革命在交通运输领域分别有什么突出成就?请各举一例。
(4)两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了新的时代,分别是什么?

阅读下列图表和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回答问题:(共14分)
材料一:中国早期民族企业

地点
创办人
企业名称
上海
方举赞
发昌机器厂
南海
陈启源
继昌隆缫丝厂
天津
朱其昂
贻来牟机器磨坊

材料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变化: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在1912-1919年企业数量、资金等各方面都有较快发展。
(1)根据材料一所示内容,分析中国早期民族企业分布特点。
(2)材料一中中国早期民族企业创办于何时?
(3)从材料二可以看出民族资本主义在历史上有过发展的高潮,这一高潮大概出现在什么时期?这一高潮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10分) 19世纪中期,日本明治维新成功;19世纪晚期,中国的戊戌变法失败。阅读并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所奉行的主义,惟在脱亚二字。我日本之国土虽居于亚细亚之东部,然其国民精神却已脱离亚细亚之固陋,而转向西洋文明。……与其犹豫不决,待邻国开明以共兴亚洲,不如脱离其伍,与西洋文明国家共进退。于两国之态度,不必因邻国之故而予以特别理喻,且以西洋之道,待之可也。亲恶友者共其恶名,务必矢志谢绝亚细亚之东方恶友。
——福泽谕吉《脱亚论》(1885年)
材料二惟泰西国数极多,情势各异,文字政俗,与我迥殊。虽欲采法之,译书既难,事势不合,且其富强精巧,皆逾我百倍,骤欲致之,下手实难。惟日本文字、政俗,皆与我同,取泰西五百年《新法,以三十年追摹之,始则亦步亦趋,继则出新振奇,一切新法,惟妙惟肖,遂以南灭琉球,北开北海,左抚高丽,右取台湾,治效之速,盖地球诸国所未有一也。吾地大人众,皆十倍日本,若能采鉴变法,三年之内,治具毕张,十年之内,治化大成矣。——康有为《进呈{日本变政考)等书乞采鉴变法以御侮图存折》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方面概括中国戊戌变法和日本明治维新发生的相似原因。(3分)
(2)依据材料一指出,福泽谕吉主张“脱亚人欧”的主要理由和消极影响。(3分)
(3)依据材料二指出康有为这次上书中主张效法日本的主要理由。康有为多次上书光绪帝要求变法,你如何看待他的这种行为?(4分)

(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根据这个伟大的法令,从西方的意义上说农民获得了合法的自由;从今以后,他们成了政府的臣民,不再隶属于他们的主人。人们希望他们会被一种新的人类尊严感所激励,正如一位热心的官员在农奴解放后不久所说的:“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绅士们失掉了他们在村子里的准庄园司法权,他们再不能强制施行无偿的强迫劳动,或是获得由奴役产生的收益了。
──[美]帕尔默·科尔顿《近现代世界史》
材料二 1978年,一位历史学家这样评价道:“农民改革保护了封建主义的许多方面。毫无疑义,改革是对农民的诈骗。许多农民的土地都减少了……所有条件中最沉重的莫过于赎取土地的条款……由于这些条款,农民失去了最大部分土地……私有农民通过改革所获得的份地大部分全然不足以糊口。”
材料三 1860年代,……改革使斗争空前激烈,俄罗斯站在一个十字路口:它是把西方模式作为“现代化的普世道路”而遵循前进,还是找一条“俄罗斯特殊性”之路?这就是此后半个世纪展现在俄罗斯大地上的基本事态,它涉及思想与文化斗争、政治与经济斗争。
——钱乘旦为《现代化的特殊性道路》所作序言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归纳“伟大的法令”对俄国农民的影响。(4分)
(2)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个方面指出俄国1861年改革是如何体现“俄罗斯特殊性”的? (4分)
(3)俄罗斯改革的特殊性对俄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2分)

90年前那场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演变成了光耀千秋的“五四”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踏上振兴中华民族的奋斗征程。阅读并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由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和帝国主义在华企业的增加,中国工人由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100 万,增至战后的200 万……文化斗争是中国现代社会政治变革的先导。1915 年9 月,《新青年》杂志的出版,标志着彻底反封建文化运动的开始……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中国涌现出了一批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他们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积极传播者。1918 年11 月结束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把俄国十月革命后中国的新的爱国民主运动推向了新的高潮。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卷》




材料二 读下图


材料三自北京大学发生五四运动以来,一般爱国青年无不革新思想为将来革新事业之预备,于是蓬蓬勃勃,发抒言论,各种新出版物,为热心青年所举办者,纷纷应时而出。扬葩吐艳,各极其致,社会遂蒙绝大之影响。虽以顽劣之伪政府,犹且不敢撄其锋。推其原始,不过由于之一二从事提倡,遂至舆论大放异彩,学潮弥漫全国,人皆激发天良,誓死为国家爱国之运动。
——1920年1月孙中山《关于五四运动》
材料四“五四”以来,中国青年起了什么作用呢?起先锋队的作用,……但是光靠它是不能打败敌人的,因为它还不是主力军。主力军是谁呢?就是工农大众。中国的知识青年和学生们,一定要到工农群众中去,把他们动员组织起来,没有工农这个主力军,单靠知识青年和学生青年这支军队,要达到反帝反封建的胜利,是做不到的。
——1939年5月毛泽东《青年运动的方向》
材料五 江泽民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五四运动的精神,最根本的就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不仅表现在1919年5月,而是贯穿在整个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在五四运动和由五四运动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作了准备的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才使反帝反封建的中国革命有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2004年5月4日,在全国举行了“继承五四传统弘扬民族精神”18岁成人宣誓仪式,中学生们庄重宣誓:“服务他人,奉献社会;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完善人格,强健体魄,为中华民族的富强、民主和文明,艰苦创业,奋斗终生!”
——综合新华网信息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写出五四运动发生的原因及取得的初步成果。
(2)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指出孙中山与毛泽东观点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请你综合五组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写出五四运动在中国文明演进历程中的历史作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