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航路的开辟引起“商业革命”,这里的“商业革命”的含义是:
A.生产力猛发展 | B.商路转移 |
C.商业的繁荣促成了新生产关系的产生 | D.商业的繁荣带动了生产技术的革新 |
阅读 1850~1949 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表,对下表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
年份 |
1850 年 |
1887 年 |
1914 年 |
1936 年 |
1949 年 |
人口数 (千人) |
414 699 |
377 636 |
455 243 |
510 789 |
541 670 |
人均收入(元) |
43.8 |
35.9 |
41.22 |
50.51 |
34.98 |
A.1850~1887 年人均收入降低与西方侵略、太平天国运动有关
B.1887~1914 年人均收入增加与实业救国、收回利权运动、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以及辛亥革命有关
C.1914~1936 年人均收入增加与民国成立、一战爆发有关
D.1936~1949 年人均收入降低与日军侵华、官僚资本膨胀和“三面红旗”有关
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说:“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议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阙趋步,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以足恃欤?”。下列关于洋务运动失败主要原因的分析不符合郑观应观点的是:( )
A.郑观应认识到了社会制度层面的“体”与科学技术层面的“用”之间不是等同的关系。 |
B.郑观应认识到当时中国的落后最根本是社会制度的落后,而不仅仅是科学技术的落后。 |
C.郑观应认识到中国要发展就必须抛弃中国的体和用,不仅要“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而且要“议政于议院,以民主共和,谋定而后动”。![]() |
D.郑观应批评洋务运动遗体求用,舍本逐末,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说服力,反映了当时有些人对中国落后原因的认识又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
有历史学家发出感慨:“为什么工业化浪潮不是在法国之后穿过地中海而席卷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呢?是地中海太宽阔了吗?果真如此。那么大工业为什么又能横渡大西洋而到北美生根开花呢?”这一材料说明了:( )
A.要实现工业化必须发展资本主义制度 |
B.制度是![]() |
C.古代美洲文明比非洲文明更易接![]() |
D.自然条件在国家发展进程中起决定作用 |
该图是今天江南农村仍比较常见的铁犁,铁犁在汉代的重大改进之处是代码:
有学者指出:在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经济全球化实际上只有“半球化”,只有到80、90年代经济全球化浪潮才真正具有全球性。导致经济全球化实际上只是“半球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不结盟运动兴起 | B.经济互助委员会成立 |
C.两极格局的存在 | D.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