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陈独秀写成《对于现代中国政治问题之我见》中说:中国经济包括三个部分,内地乡村的家庭农业,各城市的手工业,沿海沿江近代资本主义式的工商业。帝国主义的侵略,及本国军阀的扰乱,不但农民破产,手工业被外国机器制造品所毁灭,而且新兴的工商业,也不能够发展起来和外国竞争。这说明了 ( )
①陈独秀已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分析中国国情;
②中共已逐步认清了中国社会发展的障碍是什么;
③中共党人已有明确的社会发展目标;
④民主与科学始终是陈独秀的思想精髓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下列“考”字,最有可能出现在秦朝官方文献中的是 ()
与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相比,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最能体现首开风气的一点是()
| A.介绍并传播西方农学知识 | B.我国古代农业的百科全书 |
| C.被译为多种外文,影响广泛 | D.提出了有价值的农学理论 |
李贽反对“存天理,灭人欲”,主张每个人都可以顺其“自然之性”,黄宗羲主张“工商皆为本”,这些思想从根本上反映了()
| A.李贽代表资产阶级利益 |
| B.商品经济的发展使传统观念受到严重冲击 |
| C.封建专制统治走向衰落 |
| D.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思想已经产生 |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某人的著述“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排击孔子,别立褒贬”。这里的“某人”是指 ()
| A.李贽 | B.黄宗羲 | C.顾炎武 | D.王夫之 |
“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反映了()
| A.孟子的“仁政” | B.朱熹的“格物致知” |
| C.王阳明的“心学” |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