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对高中生物有关实验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 A.显微镜下观察根尖的有丝分裂,在细胞呈正方形的区域易找到分裂期的细胞 |
| B.用显微镜观察小麦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可观察到有丝分裂的图像,从而判断出每个细胞中有42条染色体 |
| C.经碱性染料染色的洋葱表皮细胞,镜检时可看到每个染色体被染成深色 |
| D.将小麦发芽的种子研磨液置于试管中,加入斐林试剂,试管内立即呈现砖红色沉淀,说明发芽的小麦种子中含有还原糖 |
(2009年雷州质检)200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安德鲁·法儿和克雷格·梅洛,因其发现的RNA干扰机制,有望使人体的某些致病基因“沉默”下来,这项干扰技术很可能干扰了细胞内 ()
| A.某些DNA的表达 | B.DNA的复制过程 |
| C.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 D.致病基因的完整性 |
下列哪项名称与功能是匹配的
| A.rRNA——包含产生新核糖体的密码子 |
| B.DNA——携带氨基酸到核糖体 |
| C.tRNA——结合蛋白质组成核糖体 |
| D.mRNA——携带来自细胞核的遗传信息到核糖体 |
为研究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详细过程,你认为如何选择同位素标记的方案()
| A.用14C或3H培养噬菌体,再去侵染细菌 |
| B.用18O或15N培养噬菌体,再去侵染细菌 |
| C.将一组噬菌体用32P和35S标记 |
| D.一组用32P标记DNA,另一组用35S标记蛋白质外壳 |
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甲是DNA,乙为RNA,此过程要以甲为模板,酶为RNA聚合酶 |
| B.甲是DNA,乙为DNA,此过程要以甲为模板,酶为DNA聚合酶 |
| C.甲是RNA,乙为DNA,此过程为转录,原料为脱氧核苷酸 |
| D.甲是RNA,乙为蛋白质,此过程为翻译,原料为氨基酸 |
(2009年武汉模拟)已知一个蛋白质分子有两条肽链连接而成,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的肽键共有198个,翻译成这个蛋白质分子的mRNA中有A和G共200个,则转录成信使
RNA的DNA分子中,至少应有C和T()
| A.400个 | B.200个 | C.600个 | D.800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