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是某同学为探究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所做的有关实验:用6株有24片叶片、长势相似的盆栽天竺葵,分别放在密闭的玻璃容器中。实验过程以测定O2释放量为光合作用强度指标。以6种不同的光照强度、3种不同CO2浓度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见下表。请回答:
![]() O2释放量 光照强度 |
0.1% |
0.2% |
0.3% |
1 |
0 |
0 |
0 |
2 |
2.0 |
2.0 |
2.0 |
4 |
3.5 |
3.5 |
3.5 |
6 |
3.5 |
5.0 |
5.0 |
8 |
3.5 |
5.0 |
7.0 |
10 |
3.5 |
5.0 |
7.0 |
(1)当光照强度为1时,天竺葵根尖细胞合成ATP的部位是 ;当光照强度小于4时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 ;当光照强度为8-10时,影响光合作用主要因素是
。
(2)请根据表格绘制CO2浓度为0.2%、0.3%时,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强度的关系曲线
右图示某果蝇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成及部分基因分布,期中长翅(A)对残翅(a)为显性,红眼(D)对白眼(d)为显性。分析回答:
(1)A、a是一对,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2)该果蝇与残翅红颜果蝇交配,后代雄果蝇有四种表现型,则:
①后代雄果蝇可能的表现型为,比例为。
②分析与后代中长翅白眼雄果蝇形成有关的卵细胞染色体组成,将其绘制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并注明相关的基因。
(3)该果蝇与一只红颜果蝇杂交,得到一只性染色体组成为XXY的白眼果蝇,可能的原因是。
生物学家调查发现某马尾松林中正发生着向栲树林演替的过程,局部区域已形成栲树占优势的栲树林。调查结果显示,马尾松林中,低于0.3m的马尾松苗很多,但高于0.3m的马尾松幼树很少,而在栲树林中只有树林边缘才有马尾松分布。为了揭示该演替的机理,生物学家测量了马尾松和栲树不同光照强度下的光合作用速率,结果如下图曲线所示。表中数据是生物学家一天中对马尾松林不同高度测得的光照强度(Lx)。分析回答:
(1)光照强度超过1200Lx时,限制栲树光合作用强度的外界因素是。
(2)若马尾松每天接受12小时光照,平均光照强度为1200Lx,则一昼夜10dm2的叶片净产生氧气mmol。
(3)马尾松林中,低于0.3m的马尾松苗很多,但高于0.3m的马尾松幼树很少。马尾松幼苗生长所需营养物质主要来自于,大多数马尾松幼苗不能长成幼树的原因是。
(4)马尾松林中的栲树高度比马尾松低,却能正常生长,原因是
。
(5)马尾松林演替为栲树林的过程属于演替,决定该演替方向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植物细胞原生质体的制备是植物体细胞杂交等技术的基础。下图表示利用机械法和酶解法制备原生质体的简要过程,请据图回答:
(1)将植物叶片放在较高浓度的蔗糖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在细胞壁和细胞膜之间充满了
,原因是。
(2)机械法是指剪碎已经发生质壁分离的组织时,有些细胞只被剪去细胞壁,释放出完整原生质体的方法。使用这种方法,蔗糖溶液浓度对获得的原生质体数量和活性有很大影响,浓度过低会造成不充分,易剪碎原生质体;浓度过高,则会
。
(3)用酶解法制备原生质体的过程中,一般使用处理叶片。与机械法相比,酶解法的优点是。
(4)16×25型的血球计数板的计数室长和宽各为1mm,深度为0.1mm,有以双线为界的中方格16个,每中方格又分成25个小方格。图示一个中方格原生质体的分布情况,以该中方格作为一个样方,计数结果是原生质体有个。如果计数的中方格原生质体平均数为18个,则1mL培养液中原生质体的总数为个。
下图表示碳元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中的循环利用。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的X若为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则它在▲ 细胞中合成后进入血液,其作用是促进图中的▲等过程(用图中字母表示)。
(2)b过程的发生需要光反应提供▲。h过程主要发生在人体的▲细胞中。
(3)在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能发生d过程的有▲。
在一定实验条件下,测得某植物光合作用速率与光照强度之间的关系(氧气浓度为15%)、呼吸作用速率与氧气浓度之间的关系及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速率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为碳反应提供了▲两种物质。
(2)影响图甲中a曲线A点上下移动的外界因素主要是▲;图乙中细胞呼吸有关曲线的数据需在▲条件下测量。
(3)由图可知,40℃时,植物体▲(填“能”或“不能”)显示生长现象;而5℃时的状态可用图甲中▲(填“A、B”或“C”)点表示。
(4)用大棚种植蔬菜时,白天应控制光强为 ▲点对应的光照强度,温度为 ▲℃最佳。
(5)图甲中光合作用强度是用CO2吸收量(mol/h)表示的,如果改为用O2的吸收量(mol/h)表示,请绘出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