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时期,上海《大公报》载:“顾客清晨等候店铺开门,……百货营业额较平日增加了3到4倍,甚至10多倍,南京路四大货物种类已残缺不全。……丽华公司钮扣柜台高悬‘每人限购一只’的字样。”“外滩中央银行门前天天拥满挤兑黄金的人群。……清晨五时,中央银行门前已是人山人海,估计有十万人。”这表明( )
①上海经济发达,社会购买力强
②货币贬值,出现抢购和挤兑风潮
③经济前景暗淡,人心浮动
④物价下跌,人们纷纷抢购商品
| A.①④ | B.②③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从本质上反映了()
| A.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 | B.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 |
| C.商品经济极端落后 | D.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
据《左传》鲁宣公十五年记载“民不肯尽力于公田”。下列对引文中所说“公田”特点的叙述不正确是
| A.土地归国家所有 | B.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
| C.受田者对土地有权世代使用 | D.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 |
以下各项水利工程,修建于汉朝以前的是()
| A.龙首渠 | B.漕渠 |
| C.都江堰 | D.白渠 |
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引起这一变化的根原因是
| A.公田变为私田 | B.铁犁牛耕的推广 |
| C.国家走向统一 | D.封建制度的确立 |
下表说明
1965—1995年世界出口方向(占世界总出口百分比)
| 时间 |
发达国家间贸易 |
发达与发展中国家之间贸易 |
发展中国家间贸易 |
| 1965 |
59.0 |
32.5 |
3.8 |
| 1970 |
62.1 |
30.6 |
3.3 |
| 1975 |
46.6 |
38.4 |
7.2 |
| 1980 |
44.8 |
39.0 |
9.0 |
| 1985 |
50.8 |
35.3 |
9.0 |
| 1990 |
55.3 |
33.4 |
9.6 |
| 1995 |
47.0 |
37.7 |
14.1 |
(注:总数不足100归因于与经互会国家的贸易,国家未被区分,有误差。资料来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贸易趋向统计年鉴》)
A. 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大大推动了国际贸易发展
B.发达国家主导国际贸易阻碍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C.贸易失衡激化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矛盾
D.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没有根本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