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文化名人蒋勋在其《孤独六讲》一书中指出《等待戈多》(见右图)
中“戈多”的名字源于“上帝”(God)一词的音译。这意味着以《等待
戈多》为经典的现代主义文艺作品体现了人们( )
A.厌恶战争,呼唤和平 | B.虔诚信仰上帝 |
C.崇尚传统与权威 | D.陷入精神危机,呼唤心灵家园 |
下表是1890~1933年中国GDP结构即部分经济部门占GDP的百分比(按照1933年价格计算)
1890 |
1913 |
1933 |
|
种植业、渔业、林业 |
68.5 |
67.0 |
64.0 |
手工业 |
7.7 |
7.7 |
7.4 |
现代制造业 |
0.1 |
0.6 |
2.5 |
采矿业 |
0.2 |
0.3 |
0.8 |
电力 |
0.0 |
0.0 |
0.5 |
现代运输和商业 |
5.1 |
4.6 |
4.0 |
上表反映出当时中国
①自然经济仍然占主导地位 ②现代产业有所发展
③重工业整体发展缓慢 ④官僚资本始终控制着国家经济命脉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914年12月,民国政府农商部向各省发出饬文称,一战“未始非工商发达之转机,凡各省种种实业,俱应切实整顿,所有大小工厂悉予竭力维持,一面趁外货入口稀少之时,改良土货,仿照外货”。政府发表该饬文旨在
A.反对世界大战 | B.倡导民主科学 | C.宣扬实业救国 | D.维护领土主权 |
张之洞说:“举凡武备所资枪炮、军械、轮船、炮台、火车、电线等项,以及民间日用、农家工作之所需,无一不取资于铁。”这表明张之洞主张
A.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 B.军用、民用工业并重 |
C.优先发展基础工业 | D.推动国民经济军事化 |
下面是1820年至1870年国际贸易额及其增长速度的演变趋势示意图,这一演变趋势主要取决于
A.工业文明进程的持续发展 |
B.世界文明融合程度的加深 |
C.世界经济体系化与制度化的推动 |
D.全球普遍推行自由主义贸易政策 |
中世纪以来世界金融中心的变迁经历了从以佛罗伦萨等独立城市为中心的“北意大利金融”,发展到以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荷兰金融”,最后到以伦敦为中心的“英国金融”和以纽约华尔街为中心的“美国金融”。这个变迁过程说明世界金融中心的形成
A.发端于新航路开辟 | B.受世界贸易和生产力发展支配 |
C.始终依靠殖民扩张 | D.呈现由多极化到单极化的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