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近年来,连续发生汶川、海地、智利、玉树等七级以上的大地震,在历史上是很少见的。据此回答2—4题:
关于地震原因,有人认为,这是地下深处岩层错动、破裂所引发的。有人说这是老天对人类的报复。“地震是老天对人类的报复”,这种观点属于

A.朴素唯物主义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主观唯心主义 D.客观唯心主义

汶川地震5月12日、海地地震1月12日、智利地震2月27日,把三个日期的数字排列在一起,会发现一个“奇异”的现象,不管横着看还是竖着看,看到的数字都是512、112、227(如图)。不少人惊叹“横竖都是死”,怀疑“地震日期暗藏末日密码”。这种观点:

A.是主观臆造的联系 B.源于人的头脑
C.反映一切观念都是对现实的模仿 D.是人类对未知世界的一种理性揣测

灾后重建不是复建,更不是原地再建,而是要把当前救灾与长远建设结合起来,把恢复生产与调整经济结构结合起来,统筹规划,通过灾后重建,把灾区的防灾抗灾能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这一决策从认识论角度看(  )

A.是由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决定的 B.是从整体着眼,符合人民整体利益
C.是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D.抓住了灾区的关键
科目 政治   题型 单选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 意识的内容和本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小张在日记里写道:“放学时,铃声是悦耳的;考试时,铃声是紧张的。”这说明()

A.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C.正确的意识对个人活动具有决定作用
D.价值观是在个人主观选择基础上形成的

“天有其时,地有其材,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荀子·天论》中的这段话意思是说:天有时令变化,地有丰富资源,人能治理并利用天时地利,这就叫做能与天地相配合。这其中包含的哲理有()
①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②运动和静止是统一的
③物质是运动的固有属性④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有人说,某些物体从出现的第一天就没动过,大雁塔在西安,故宫在北京就是如此。有关运动和静止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运动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静止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
②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③辩证唯物主义所讲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④世界上存在着不运动的物质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是()

A.运动 B.发展 C.实践 D.客观实在性

物质和意识哪一个是世界的本原问题,是唯物主义和唯心的主要分歧。以下属于唯物主义观点的是()

A.“存在就是被知感” B.“物是观念的集合”
C.“天地合而万物生” D.“未有这事,先有这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