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具”,一般指生活中的盛水器具——杯子,但我们发现不仅如此:
(1)刚刚过完今年光棍节的李超心情还不错,他觉得自己十分有希望结束多年的“杯具”恋爱史,因为他发现,身边的“校园红娘”越来越多了!(《中国青年报》2009年11月13日)
(2)医学免疫博士却缺乏受挫免疫能力,敢跳楼却不敢面对现实,确实是杯具。(《南方都市报》2009年12月1日)
“杯具”是“悲剧”在电脑输入过程中的词语变异形式,本身属于别字,是对语言规范形式的偏离。但自2009年10月以来,“杯具”一词在网络、报刊等媒体上广泛流行。请你从积极的角度对“杯具”一词的使用进行评述。
阅读下面的文字,揣摩并写出画线句子的言外之意。
一位作曲家带着自己创作的曲子向著名的音乐大师讨教。在听演奏的过程中,这位大师不断地脱帽。演奏完毕,作曲家连忙问:“大师,是不是屋里太热?”大师说:“不热。我有碰到熟人就脱帽的习惯。在阁下的曲子中我碰到了很多熟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把下列语句填入文中的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只填序号)
科技的发展使人类不再是匍伏在自然面前的仆人,而是成了随心所欲地改变自然的强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而,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人们又越来越怀念自然。
①用自己的双手擦掉自然的痕迹
②季节被空调所控制
③人类填平了河流,废弃了良田,砍伐了森林
④昼夜因霓虹灯而颠倒
⑤焊接钢筋,浇灌水泥,构造出自己的王国——城市
⑥山水正在进入画框和阳台盆景
最恰当的排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看下表,在横线处填写简明的语句(不要使用具体数字),注意上下文的连贯。
诗歌选集名 |
结集年代 |
收诗 总数 |
李白诗入选 |
杜甫诗入选 |
||
数量 |
比例 (%) |
数量 |
比例 (%) |
|||
《国秀集》 |
唐天宝三年(744年) |
220 |
0 |
0 |
0 |
0 |
《河岳英灵集》 |
唐天宝十二年(753年) |
229 |
13 |
5.7 |
0 |
0 |
《箧中集》 |
唐乾元三年(760年) |
24 |
0 |
0 |
0 |
0 |
《中兴间气集》 |
唐大历十四年(779年) |
134 |
0 |
0 |
0 |
0 |
《御览诗》 |
唐元和元年~十二年 (806~817年)间 |
286 |
0 |
0 |
0 |
0 |
《极玄集》 |
唐文宗时(827~840年) |
96 |
0 |
0 |
0 |
0 |
《又玄集》 |
唐光化三年(900年) |
297 |
4 |
1.3 |
7 |
2.4 |
《唐诗别裁集》 |
清朝,1763年重订 |
1928 |
140 |
7.3 |
205 |
10.6 |
《唐诗三百首》 |
清朝,1763年编成 |
317 |
26 |
8.2 |
33 |
10.4 |
一般地说,从典型诗选可以看出诗人的名望地位及其变迁。在如今看来仅算二三流甚至不被提及的唐代诗人,在当时选本中却有大量作品入选;而像李白(701~762年)、杜甫(712~770年)这样被后人公认为天才的一流诗人,①_______________。到了明朝,李杜正式有了“诗仙”“诗圣”的名号;在清代编的唐诗选中,李杜②_______________——这表明他们的际遇有了根本性的变化。李杜的遭际可以给那些在文学之路上孜孜追求而遭受冷遇的才子们带来希望或安慰:③_______________
仿照划线句子的修辞手法和句式,在横线上填入两个句子。
一个人是人类之集群中的一个细胞。那就是说:一个人死了,正像永远的乐曲走过了一个音符,永远的舞蹈走过了一个舞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一个人沮丧于生命的短暂与虚无之时,人类正坚定地抱紧着一个心醉神痴的方向——这是唯一的和永远的故事。
根据文化部在新闻发布会上所传出信息的要点,拟一条一句话新闻。(不超过25个字)
为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充分发挥公共文化设施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于3月19日发出通知。23日文化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通知》的内容。《通知》要求,从今年5月1日起,全国文化、文物系统各级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要对未成年人集体参观实行免费;家长携带未成年子女参观的,对未成年子女免费。据介绍,今年元旦,浙江省博物馆、中国丝绸博物馆同时推出免费开放的消息被报道之后,北京等地博物馆、纪念馆相继宣布各种免费措施。故宫博物院3月1日起允许全国中小学生集体在每周二免票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也在3月1日起对社会公众免费开放;上海72家博物馆、纪念馆也在拟定措施,向学生免费敞开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