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书记载:“苏南虽近洋场,本属首当其冲之地,但直到光绪年间,时人记叙还提到纺织与耕种相济以谋食营生的事实。”这反映了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经济是
A.自然经济 | B.洋务经济 |
C.民族资本主义 | D.外资经济 |
有学者这样描述中国近代经济的基本格局“世界已是马达隆隆、汽笛长鸣,是工业文明曙光初现,而第三世界则依然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传统的畜牧业经济,第二世界则是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男耕女织,耕织结合的传统农业经济。”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近代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②民族工业占绝对优势
③经济发展存在明显区域差别④形成均衡发展的经济格局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以下是上海海关进出口货物统计,表中数据最能反映出
年份 |
中国进出口英国毛纺织品占当年英国输华商品的比例 |
中国对英国出口农副产品工业原料占当年中国第应出口的比例 |
||||
1850年 |
6% |
2% |
||||
1860年 |
4% |
6% |
||||
1869年 |
30% |
13%
|
“1768年,英国人安东尼·培根就开始从事黑奴贸易……尽管很多黑人死于途中,每获利仍高达百分之几百。这样在八年中,他竟赚了7.6万英镑,他用这笔钱在英国开了一家铁厂,几年以后发展成为英国最大的铁厂之一,他本人也成为著名的企业家。”下列是对这段材料的认识,其中最准确的是
A.英![]() ![]() |
B.殖民者从非洲抢夺了大量劳动力 |
C.黑奴贸易具有血腥性 |
D.罪恶的黑奴贸易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 |
马克思曾说过:“只要英国人把机器应用于一个有煤有铁的国家的交通上……就无法阻止这个国家去制造这些机器了。”对马克思这段话理解最准确的是
A.殖民活动在历史上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作用主要是建设性的 |
B.殖民活动在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 |
C.煤和铁是一个国家获得独立的根本条件 |
D.工业革命加速了西方殖民体系的崩溃 |
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在网上查找资料时找到了下面所示的世界地图,同学们在观察研究后,认为该地图的绘制最早是在
A.14世纪 | B.15世纪 |
C.16世纪 | D.17世纪 |